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戈壁千里风犹在,浩气长存嘉峪关

发布日期:2023-11-19     编辑:宗恒     点击数:

戈壁千里风犹在,浩气长存嘉峪关

前言

危竿缘广漠,古窦傍长城。长城,古时用于抵御外敌的军事建筑,如今早已失去了其原版的作用,像一条蜿蜒的龙静静地躺在自东向西的广袤无垠的国土上。从寒冷的辽宁到炎热的甘肃,横亘了绝大部分的北方省份,不愧于八大奇迹之一的赞誉,其中作为最西端的拥有不小知名度的嘉峪关——如今由关城与悬壁长城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景点,便是本次所要介绍的核心内容。

嘉峪关关城

悬壁长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想要亲身感受这番景象,就一定要来嘉峪关。

巍峨雄伟的嘉峪关一侧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一侧是坚不可摧的黑山,在这里看到的,除了庄严肃穆,更多的是历史的狼烟和血气。

走进嘉峪关,金色的阳光斜照在黄泥色的城墙和飞檐凌空的城门楼阁,极为雄浑壮丽。“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冬到山海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军事城堡,嘉峪关被誉为“连陲锁阴”,是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选址建成的一道坚固防线,以护大明河山,以镇蒙古蛮族。

嘉峪关作为“天下雄关”,选址占尽河西走廊最窄处的地利,“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兀,北遮胡虏。”嘉峪关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更是这个防御体系中防御体系中更重要的一节,嘉峪关南北防御体系号称明墙暗壁,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冷兵器时代古人的智慧,诉尽古人为保一方安宁的心血结晶。

自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以来,西汉、东汉、北齐、北周等朝代都曾大规模的修建过长城。其中,明代是我国修筑万里长城的高峰期,也是万里长城的最后完成期,我们现在看到的保存的较为完好的长城遗迹,基本上是明代修建的。明长城的修建从136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00年,期间共修建十八次之多,在古代工匠不辍的努力下,长城蜿蜒于中国的崇山峻岭之上,横穿于荒原戈壁之间,雄伟壮丽,气势威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天,嘉峪关用作军事防御的功能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它带给我们的独特审美功能,这种在历史中历久弥新沉淀下来的特殊魅力,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成为新的瑰宝。

02

“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很难想象,在这群峰巍峨耸立的荒漠之中,盘踞着蜿蜒曲折的长城。因其自山上陡跌而下,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在山脊上形似倒挂,故称“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4公里处,南距嘉峪关关城8.4公里,景区内参观的内容主要有体现长城文化的悬壁长城、古代丝路文化的“丝绸古道”雕群以及“丝路驼队”雕塑群等。它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且由就地取材的岩石、黄士夯筑而成,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悬壁长城是万里长城注入嘉峪关时的最后一条长城,被誉作万里长城的尽头。

越过台阶,游人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险峻处如攀绝壁,使人愈往前行愈感到喘息。登上墩台,远处的戈壁和群峰尽收眼底,使人看后称奇。


“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从悬壁长城下来后,便可望见远处矗立的白塔和庙宇,这里的寂静使人震撼,钟鼎、香炉以及其他物品散落满地,只剩尚且完整的建筑诉说着过往,与远处传来的阵阵佛音相伴。

如今的悬壁长城已然失去了原本的防御功能,但其所有的历史文化属性却一直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结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所反映的是当时劳动人民是智慧结晶与强盛的国力,而如今已过去了数百年之余,修建长城的人已经消逝在了岁月之中,但是长城——这位见证了数百年岁月的老者依旧守望着这片大地,而他也势必会见证这伟大民族的再次复兴。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