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考察 || 2022级美术学 大同博物馆&云冈石窟

发布日期:2023-11-18     编辑:宗恒     点击数:

2023.10.11-从大同博物馆到云冈石窟

随着红叶飘落,将城市染上金黄色,我们一路向前,继续着考察的路程。今天我们的脚步停在了大同博物馆前。

大同博物馆

如果想了解一个城市,那就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考察第二天,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大同市博物馆,跨越时空,与文物来场约会,窥探历史的迷人;与先祖进行交流,感受艺术的魅力。

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0余件,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基本陈列按历史沿革分为“大同恐龙”、“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为其最精华部分,藏品以彰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边陲重镇文化、宗教文化特征而著称,集中表现大同地域的民族融合。

一·司马金龙石雕棺床

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他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出土于北魏司马金龙墓,棺床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板组成。前立面石板呈倒“山”字形,上部以波状缠枝四叶忍冬纹作长方形边框,中间以浅浮雕的手法雕13位伎乐童子,舞者居中,伎乐均髡发,上身裸,帔帛从颈后绕两肘飘举,下身着犊鼻裤,所持乐器有钹、鸡娄鼓、排箫、琵琶、筚篥、横笛等。其间龙、虎、凤凰、金翅鸟、人头鸟等瑞兽形象与伎乐相伴相随。下部三床足以高浮雕的技法雕刻四个做承托状的力士,三腿之间以水波纹壶门相连。石板整体布局严谨,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代表了北魏时期雕刻的艺术巅峰。

二·司马金龙墓石板漆画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由于其鲜艳的颜色,在展厅里十分惹人注目。它通高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出土于大同市石家寨村。屏风正背面的彩绘漆画上下分为四层,每副皆有皇帝黑字的榜题。屏风正面所画内容皆取材于西汉刘向《列女传》,背面则多取材于《孝子传》,其内容多是表彰美善,或者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具有浓浓的儒教色彩。并且根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显示,此屏风彩绘部分颜料分层十分明确,各层厚度相对均匀,这反映出古代工匠细腻高超的绘画技法。

三·北魏蓝色玻璃瓶


顺着展厅往前走,你会发现一抹亮眼的蓝色,那就是著名的北魏蓝色玻璃瓶。公元前439年,太武帝拓跋焘重新畅通丝绸之路,域外的玻璃器于玻璃工艺传入平城。北魏时期玻璃器的成分发生变化,人们又创造性的加入了铜,于是玻璃制品就呈现出通透鲜艳的“北魏蓝”。大同博物馆内的北魏蓝色玻璃瓶束颈圆肩,平底鼓腹,在灯光的照射下折射出斑斓的色彩,即使瓶身残缺,它的美貌也仍然叫人惊叹。

下午,天气转凉,天空中飘起细雨。在雨声打落在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们在寂静中来到了云冈石窟,这是一个来自手工艺人与佛教文化创造的奇迹。

云冈石窟

当我们站在这里,抬头仰望这千余年后依然高大挺拔,风华绝代的佛像,安祥平和,吞吐万汇,兼纳远近。

在北魏文成帝拓跋濟的支持下,昙曜主持”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此后150余年,一个个洞窟在这里开凿,无数个信仰和艺术交融的时刻在这里上演。

云冈昙曜五窟——“皇帝即是当今如来”

云冈石窟建立于北魏时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其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共60多年。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成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石窟又称“昙曜五窟”(即现在的16—20窟),五尊大佛分别隐喻五位北魏皇帝,人佛合一;中期石窟建于昙曜五窟后、北魏迁都洛阳前;而晚期石窟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多为民间石窟。

洞窟主要分为塔庙窟、大像窟和佛殿窟三类,而早期的昙曜五窟均为大像窟。根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五窟的佛像,分别是北魏历史上五位皇帝的面容。16窟代表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下诏恢复佛法,衰落一时的北方佛教又得以复兴。也是拓跋溶委任昙曜主持修建了云冈石窟。

16窟主尊是施无畏印的佛立像,高13.5米,其形象与其他四洞主尊差异较大,头部刻波状头发,面部长圆,身上穿的不是右祖袈裟,而是从胸前用带子打结的“中国式袈裟”。17窟代表景穆帝拓拔晃(太子)。拓跋晃是佛教徒,因灭佛事件与太武帝生出嫌隙。在宫廷政变中,被宦官宗爱间接害死。

17窟形制较为特殊,洞窟地面低于洞外1米。主尊是昙曜五窟中唯一的交脚菩萨像,高15.5米。一说因为拓跋晃尚未即位就已离世,因此是未成佛的菩萨形象。

18窟代表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是举世闻名的“太武灭佛”的主角,也是“饮马长江”的军事奇才。18窟主尊为高15.5米的立佛,同时还有胁侍菩萨立像、佛立像以及比丘像的群像结构,后排群像为体现景深关系,有些只雕刻了上半身。主尊佛身披千佛袈裟,据说有为灭佛之举赎罪忏悔之意。

19窟代表明元帝拓跋嗣。19窟的主像为三世佛,分别安排在主窟和东西两个附窟中。主尊佛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第二大佛像,结踟跌坐,右手施无畏印,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着右祖袈裟,轻薄贴体,衣纹简洁明快。

20窟代表道武帝拓拔珪。20窟的前立壁在北魏时期就已崩塌,并伤及右侧立佛。因此佛像显露在外,故而又称“露天大佛窟”。主尊佛结踟跌坐、施禅定印,长眉细眼、高鼻深目、蓄八字须,体现了印度佛像艺术中保留的希腊痕迹;衣着也与印度佛装样式相似,着右祖袈裟,其上刻有厚重衣纹,似仿毛质衣料。

石窟的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语

在大同博物馆,我们看到的是北魏墓葬美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艺术间的碰撞;在云冈石窟,五万尊佛教造像留下的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未曾磨灭的文明微光。

时隔千百年,我们仍能从这一角窥探到过去的辉煌,历史记载的不仅是故事,更是技艺与精神的传承。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