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2018年艺术史讲解员大赛——一场与山水画的相遇

发布日期:2018-12-14     编辑:     点击数:

讲解员大赛

2018328日,由西安美术学院团委、学工部主办,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团总支、系学生会以及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承办的艺术史讲解员大赛在美术博物馆一楼展厅落下了帷幕。

本次活动旨在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思维组织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借此机会增加各位同学对艺术史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增强博物馆在同学间的影响力。让同学在欣赏艺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故事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大赛采用独特的方法提高同学对艺术史学习的兴趣,也让更多不了解艺术的参与者近距离体味到艺术的魅力。

 

大赛1.jpg

初赛: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报告厅进行,选手在艺术领域内自选感兴趣的艺术品或者艺术家进行初步的讲演,自行准备讲解内容(含ppt),时间限时三分钟;(报名人数少,则取消初赛)。

决赛: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一楼进行,选择一楼国画展的作品进行脱稿讲解(比赛前将通知前往选择馆藏),讲解内容时间五分钟,讲解次序初赛结束抽签决定。

经过初赛的角逐,最终有十几名选手进入决赛,在为大家展示这些选手的精彩瞬间以及心得体会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的评委老师,在预赛中,是由美术史论系美术学教研室齐彬老师、艺术理论与批评教研室朱平老师担任;在决赛中,由美术博物馆馆长王博、美术博物馆讲解员负责人侯一航老师、美术博物馆许可老师和美术史论系艺术设计学教研室杨海霞老师担任,同时特邀嘉宾美术史论系党总支高萍书记。

重头戏来了!

接下来为大家展示我们决赛环节

部分选手的精彩瞬间和对于作品的分析体会

一等奖 

余典 《真洲往广陵图》 石涛


大赛3.jpg

118.5cm 45.3cm。作于康熙十四年,是清初四僧之一石涛所做。

石涛原名朱若极,又号苦瓜和尚,因为他常食苦瓜,并将苦瓜摆于案头以提醒警示自己。石涛善画山水,强调观察自然万物,所画山水兰竹 花果 人物讲求独创,富于变化。石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还是一位艺术理论家,他曾提出著名理论搜尽奇峰打草稿强调我用我法,反对一味仿古,同时画风明显抑北扬南,讲求创新,构图善于变化,打破了当时学院派沉闷的一味仿古之风。

真洲往广陵图画面整体呈s型构图,水陆相应,前实后虚,在画卷的咫尺之间营造出了南方平原广阔深远的意境。画面中曲折的江水流经大地,水中有靠纤夫拉着前行的两艘大船也有在岸边停靠的乌蓬小舟,江边岸上有房屋村落,远方树林中还隐约可见耸立的高塔。右上方提款简单介绍了作者作画的背景:作者石涛受友人邀请由真洲前往广陵做客,乘夜行船出发,天明时分到达扬州,在扬州驿馆的茶馆中,闲谈的欢乐取代了旅途奔波的劳累之苦,于是做下此画,以博大家欢心一笑。

作者巧妙运用虚实黑白平衡布局,通过水的空灵和后方云雾的蒸腾避免了画面效果过于迫塞,墨色的浓淡干湿恰到好处

画幅直抒作者从真洲到广陵的所见及感受,笔法自然,无雕无饰,富有情趣。有别于以往山水画的一味追求恬静闲适气息,更具有生活气息,这也是石涛实践自己作画主张的最好例证

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作画技巧和思维模式,正所谓画由心生,山水画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作画技巧和画面效果,文人山水画更多的是抒发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山水画也以其独特的意蕴风致卓立于世,长久以来备受世人喜爱。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种不同的山水画。

 

二等奖

1.  韩娜娜 《雾江劈石》黎雄才

大赛4.jpg



 

黎雄才17岁加入春睡画院,从高剑父学画。1931年毕业于广州烈风美术学校。1932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1935年毕业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
    与岭南画派其余画家一样,黎雄才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与改革,将传统国画的技法与日本画、西洋画技法融合,但其风格又有不同。黎雄才擅长巨幅山水,画作气势雄浑,自成一格,其画松亦为一绝,被称为黎家山水”“黎家松。黎雄才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

看《雾江劈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从技法、表达方式,整幅画有非常明显的远近虚实对比,使得画面的意境尤其深远;画家精于书法,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流畅准确,大胆浓重的墨色给我们强烈的力量;人物既有梁楷的写意之感又用细线进行勾勒,造型准确生动。其次,作品题字说明了该画是在1958年所作,此时正值大跃进时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开辟山石何不是指当时建设新社会呢?

传统意境到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国画更具备了生活气息,从出世到入世,与新时代的转型有密切的联系。画家创作了20世纪许多经典作品,同时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2.王浩 《峨眉山秋》黄宾虹


大赛5.jpg

任何一幅画我们都应该从整体的第一眼去看给我们是美的,这是我们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幅画给你的感觉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这幅画的理解了。像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运用毛笔在宣纸上宣泄的以及作者的技法,甚至还有我们个人审美的取向。当我们通过这些整体来说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去观察这幅画。

黄宾虹是谁啊,在中国近代的山水画上的突破是非常之大的。特别是在他八十岁以后可以说是独成一家在山水画上占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他的画风所提出的浓密厚重之风。

在此幅画当中,可以说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看中间的那一团那个黑点其实不就正是证明了黄宾虹先生在浓密之中的一点吗。当然了,我们的黄宾虹先生他所向谁学他肯定是向古人学。其实我们可以从画中看出很多哲学思想中国古人一直提倡的一阴一阳极为道,在这幅画当中也可以展现。我们在从古人去分析这幅画谢赫曾经提出过六法。在其中有许多像经营位置古法用笔气韵生动。在这些话当中呢也是展现出来了,同时呢,我们看一下在经营位置当中,有一点就是黄宾虹先生的提拔是非常的经典的,特别是他的文采,包括他提拔的位置都是可以说是,精美绝伦的不可替代的。

三等奖

1.王博扬   《溪山访隐图》李寅


大赛5.jpg

在艺术史讲解员大赛复赛的现场,我选择了清代李寅的《溪山访隐图》。

我特别喜欢付老师在其文章中的一段话。她说,艺术史上的种种图像,都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地域、宗教、技术水平的证明,一种思潮和观念的外现。我们不再单纯地关注一种风格和技法的演化了,图像变成了一系列观念的集合体。图像和图像认知的历史,也是创作者和阅读者在不同时空中进行的多种认知体系的讨论。可看的绘画变成了可读的图像。
我在读此画的时候,从山脚下直至山巅,读到了童子手里抱的古琴,这就预示着不久将有一场寄情于山水的音乐会;隐士山居下方的溪水激流而下,如果我们置身于画中,一定能听见潺潺流水声。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机

2.龚雨萌   《渔邨图》李可染



大6.jpg

李可染是江苏徐州人,中国近现代的著名画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这幅画是李可染画的《渔邨图》,整幅画面很饱满,笔墨浑厚华滋,画面中的小河呈现s形,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感,一河两岸点缀了小房屋,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的渔村风貌。

仔细观察这幅画,会发现他和很多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不一样。一个是他画得非常的满,画面中都是大部分的墨块,只有少量的留白点缀其中。墨块是他学习了黄宾虹的积墨画法,并且结合自己的以浓墨破淡墨,或是以淡墨破浓墨的笔墨手法。但他的画看起来并不闷。是因为其中的留白给画面提起了精气神。

还有一个就是他的画面中充满着黑白灰的关系,比如说它的前景是灰的,中景是黑的,远景是淡的,这样就给整个画面确立了块面和调子。于是我们就从他的画面中看出了西画的成分。

原来李可染先生在他49岁的时候就开始对中国画进行一个革新。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对自然景物进行写生,用素描的方法来表现嗯自然景物。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构思好了笔墨将要呈现的效果,所以再移到宣纸上去,李可染先生是非常的胸有成竹,有条不紊的。有人评价李可染先生的绘画,认为他不仅是中国的绘画更是世界的绘画。

最后要谈的一点就是李可染在画面右下角的一枚印章,废画三千,李可染先生认为画画,不要怕画坏了,只要用心画画坏了也没有关系,怕画坏才是墨守成规,不敢进步的表现。



3.张垚 《清江疎柳》张大千


大7.jpg

一提起张大千先生,想必大家想到的必定是长髯飘逸、马褂加身的道风仙骨的形象。大千先生艺术形式从仿古到创新,作画题材从山水、花鸟到人物,甚至于身边的哈巴狗等等,出生于乱世,却依然在艺术的大千世界中寻觅艺术真谛。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此画为张大千先生所绘《清江疎柳》,纵152.2cm,横68.1cm,为西安美院博物馆精品馆藏。

此画的左上方我们可以看见戊寅二字,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及大千先生生卒年推算可知,此画为1938年所作,是大千先生的中期作品。

构图:整幅画面呈三段式构图,远景为远山,中景为亭台楼阁,近景为河边茅亭。此构图之于大千先生最早是出现在1926年所作《仿倪瓒秋水清空图》(倪瓒原迹失传,现存缩小临本于董其昌题《以小见大》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千先生将倪瓒的两幅山水画合二为一,并且在平远的基础上增加了远山,前实后虚,整体构图虚实拉开,画面纵伸。

用色:画面用色以赭石、花青或二者与墨相和,色墨融合,远山墨中盈绿,仿佛翠黛横云。

用笔:大千先生喜用纤细带笔锋的线条勾勒近景的河草、茅亭、中景的翠竹,带有一种流美细腻之美感,中景的松树则用勾勒、点苔等多种手法绘成,用笔变化而丰富。

款识:自左向右为:张爰(张大千,字季爰,穿插黑猿转世之说),题诗:渐有蜻蜓立钓丝,山花红映水迷离。而今解到江南好,三月春波绿上眉。此大千栖溪咒中作(可以翻阅《张大千先生诗文集·上卷》有记载),栖溪:现今浙江杭州;清代官员吴煦;喦西居士字样为满族画家叶眴;清末经学大师俞陛云(俞平伯之父)。由此可见此画描绘的是三月杭州春之江湖,是大千先生用诗意所描绘的江湖,因为其说一生最识江湖大(穿插张大千百日土匪故事),独钓泛舟、楼阁远眺、茅亭静思,都是其对于江湖春色的理解,表达的是其对于自然的喜爱以及脱于外物的逍遥淡泊,最后借用《庄子》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演:相濡以沫,相忘于春之江湖。

下面是老师和获奖选手的合照环节

 

大9.jpg

一等奖获得者余典与美术博物馆馆长王博合影

大11.jpg

二等奖获得者王浩、王博扬与高萍书记合影

三.jpg

三等奖获得者与评委老师们合影

优.jpg

优秀奖获得者与评委老师们合影

比赛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简要总结:

 

美术博物馆馆长王博:

感谢美术史论系的支持以及各位选手的参与。此次艺术史讲解员比赛相较于之前的比赛,赛制更加完善,这是值得肯定的。史论系的艺术史讲解员大赛,对于同学们扩展知识面和锻炼演讲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有利于博物馆藏品对于公众的普及。十分感谢院团委和美术博物馆的支持,也对各位评委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付出表示感谢。同时欢迎各位参赛选手,参与博物馆的公益志愿者讲解活动中。

美术史论系党总支高萍书记:

史论系的艺术史讲解员比赛是由院团委主办,美术史论系和博物馆承办的,感谢各位老师、参与者的到来。同时这个比赛也是美术史论系一系一品的活动之一,利于艺术史对于公众的传播和艺术品背后故事的再次深挖,最后感谢各位工作人员以及各系选手的参与。

文字:全体参赛成员

编辑:17艺术史论赵佳琦

摄影:16艺术设计学严磊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