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18艺术史论班“第一弹——聚焦·智果寺”

发布日期:2021-05-15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小楼依山傍水,房屋瓦红墙白。

屋后青山叠翠,门前芭蕉流水。

 

 

 

游览了粗犷豪迈的陕北高原,走过了深沉持重的八百里秦川,本次18级艺术史论班的春季写生考察之旅在范淑英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川碧水一重山”、风景秀丽的陕南。推送的第一弹,我们聚焦智果寺。

智果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辖洋县谢村镇智果村,始建于唐朝凤仪年间,即为公元676年至679年,宋、元两代重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明神宗朱翊钧于十四年颁施藏经678函,修建藏经楼一座,赐 “敕赐智果寺”匾额一面。昔日宏伟的觉皇殿、藏经阁如今已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在参观智果寺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从文献学角度出发,基于《洋县志》等文献资料,拾遗智果寺这颗蒙尘的明珠。

 

洋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古建筑?

首先是当地信仰,民众推崇。洋县独特的地理生态条件,为外来逃难的移民提供了生存场所,众多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加之深受战争侵害和流亡途中的苦难,信仰成为当地民众弥合伤痛,加强团结的精神寄托,所以从北魏孝文帝年间至今,佛教在洋县发展显现出空前的规模,到清代康熙三十年前后,洋县境内的佛寺数量超过六十余座。洋县的佛教音乐也随之发展成熟,其中契机是现藏于智果寺的明代善本经书,记载着一千多首佛教音乐,其中有两百余首仍在民间传唱,让佛教文化深入当地人生活,民间化、世俗化的佛教音乐使佛教思想进一步传播。

其次是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一是地势闭塞,少有战乱。据《汉中府志》载:“洋以川名,旧治在西乡祥河之上祥河之川,其后改祥为洋”,洋县,因川而得名。洋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东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全县县域位于秦岭褶皱系与南部扬子准地台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内,形成了东、南、北三个方向上环山,西面迎川的形态。反而让洋县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历代战乱少有波及,大量的古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二是气候适宜。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洋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防水防火防虫是古建筑得以保存的关键,洋县地于秦岭淮河线以南,并紧紧依靠秦岭,不似北方气候干燥,又不似南方雨水过于充沛,对古建保存有天然的优势。

三是文化交汇,广纳流民。地处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处,历来便是由大秦文化、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交织汇集而成。因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接受了来自四面八方受到战争侵扰而流离失所的难民,还有北上通晓佛法的僧众,《洋县志》:“唐开元间,龙血禅师者自蜀之洋卓锡,于祈子山西麓创寺说法。醴泉涌出,传有龙化老人,听讲入定,后遗蜕,竖塔藏之,迄今尚存。”记载洋县城南,当地人俗称上寺,即醴泉寺的由来,千年古刹在此落地。

最后是历史方面的原因,有着皇家支持。《洋县志》载:“智果寺, 县西二十八里,唐仪凤间(公元 676-679 年)建造,宋、元重修。明万历年,某贵妃捐金,命太监同知府重修,增建藏经楼”。智果寺始建于唐代,明代皇家主持修造,并增设藏经阁,楼上现有大经柜四个,内藏明代佛经两千多卷,俱系红、黄、兰、绿各色明代织锦硬壳封面,这些经卷,是明万历十四年,万历帝朱翊钧之母所赐。

以上四点,便是整理出的关于洋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古建筑的原因。

 

智果寺元代壁画和永乐宫壁画的比较

 




智果寺壁画

 

智果寺壁画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壁画创作时间同为元代,且地区较为接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有何不同之处?

从形制上分析,永乐宫壁画的面积较大,所有相加近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而如今智果寺藏经阁内存放的壁画则是从觉皇殿墙壁上揭取下的,仅存5幅,面积大约25平方米左右,当然,两处寺观的规模也相去甚远。

从内容上看,两处壁画表现的内容皆为道教天神形象,永乐宫壁画人物排列组合众多,少有单人场景表现,构图饱满,主要人物绘制较大,次要人物表现较小。智果寺觉皇殿壁画主要以单体人物表现为主,人物编排较为松散。





 

永乐宫壁画

 

从技法上分析,永乐宫壁画人物线条塑造柔和细腻,整体色彩以冷色调为主,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绘制而成,人物表现生动形象,技法高超,整体上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智果寺壁画对于人物线条的刻画同样细腻流畅,但却稍显方硬,色彩以暖色调为主,画面有着明显的肌理效果,从人物造型和服饰风格来看有着明显的唐代风韵,可能受到了唐代宗教绘画的影响,两者从绘画技巧上看明显不同于民间普通的宗教绘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从保护上分析,永乐宫壁画至今已得到了较为科学的修复和保护,供世界各地的游人参观欣赏。反观智果寺壁画,由于自然环境和年代久远等因素,壁画目前出现了褪色、空鼓、孔洞、缺失等问题,且上面蒙上了一层保护膜,无法近距离观察,亟需科学保护修复。

总体而言,由于元代壁画存世较少,因此永乐宫壁画和智果寺壁画都是我国壁画艺术的精粹,高超的线描艺术与鲜亮的色彩传承了我国自古文人画的精髓,元代画匠们用精细有力的线勾勒出一幅幅磅礴大气的画面,令人惊叹不已。现如今,洋县智果寺元代壁画修复项目已正式启动,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组织的专家团队将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让这批存世近700余年的元代壁画重焕新生……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小许的故事

随着《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播出,“文物”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但其背后的“保护者”们却鲜为人知。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

在汉中市洋县智果寺内有这样一位“文物守护者”,他就是来自山西大学历史系的小许,小许从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了洋县的智果寺工作,距今已有六年之久,自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严冬酷暑,坚守在文物保护的岗位上。

智果寺的环境相对于其他大的文物保护单位,称得上十分艰苦,夏日酷暑难耐,冬日寒风凛凛,除开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外,智果寺文保工作的配套设施也不是十分完善,在没有高精尖设备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同时做好民众的文物保护思想工作。此外智果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藏经阁的宝贝还曾遭人偷窃,因此现在还需要小许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巡逻加强安保。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是什么让小许坚持了六年,不抛弃,不放弃呢?小许说:“是来源于对历史的热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挺好!”听到这句话,不仅想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曾说:“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

除了热爱以外,我想应该还有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文物工作者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基层是广阔的天地,青年们肩负重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基层文保单位还有很多像小许一样的基层文物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小王、是小李……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完整的名字,但是在他们的坚守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才得以不断传承与延续。传承文脉,守护文化遗产,守土尽责,不辱使命!

洋县、智果寺、小许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我们的考察之旅仍在继续……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