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19级艺术考古班5月13日考察神木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1-05-13     编辑:宗恒     点击数:

1 神木市博物馆师生合影留念

神木市博物馆位于神木市麟州街北段,是神木市的综合性博物馆,是西北地区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一所县市级博物馆。馆内设有六大展厅,拥有藏品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 19 件,二级文物 14 件,三级文物 164 件。通过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多角度、多侧面向公众揭示神木及陕北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本次师生们重点参观的板块为古代文明(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展与汉画像石专题展。

 

刘璐薇同学由神木市地理位置与历史展开讲解,帮助同学们进行展陈的背景及来源梳理。神木位于河套之南、陕北之北,自古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在遥远的古代,就是各民族游牧栖息的地方。在春秋以前,一直被北方各游牧民族所占有。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西占地到榆中、九原。神木虽属于榆中郡范围,仍为各民族游牧出没的地带,汉民族的势力依然达不到这里。秦统一后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两次大规模的移民实边。随着汉族的定居,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农耕)开始在这里传播。但是秦末汉初,又被匈奴占据。汉武帝对匈奴大举讨伐,恢复了秦代的疆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中原,北方各民族趁机兴起,相互攻伐,战乱不休。到晋室南迁,中国的北部地区,形成各民族割据局面。神木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等游牧民族政权所有。隋唐复归中原。北宋为边国防前沿,南宋时没于金、西夏。从历史上可以看出,这里历来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激烈碰撞的地方。神木市博物馆做为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展示了两种文化的交融。

基本陈列展

分为先秦展厅、秦汉展厅与唐宋元明清展厅,众人沿博物馆的展陈顺序参观,先秦展厅中,以地处农牧交错地带的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店塔镇的寨峁遗址和大保当镇的新华遗址最为代表性,主要包括陶器、石器和玉器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别展示了2011年至2012年陕西考古工作者调查发现的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及文物遗存。石峁遗址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探索更久远的史前文明。其中,石峁遗址展出的文物让同学们12日考察内容得到了巩固,并有了新的理解。最典型的如玉雕人头像(图2),玉雕人头像是石峁遗址的代表玉器,头像五官比例准确,目光平视,表达石峁先民们对世界的思考,从制作工艺方面探寻,当时的工艺已具备钻孔和抛光技术。

 

2 玉雕人头像

 

秦汉时期展厅中主要展示的是汉代的陶器、青铜器、建筑构件等等,从中充分的展示了这一时期神木的一些独特的历史遗存。此时各民族间的往来、纷争与交流更加频繁,加快了经济、文化的往来,表现在文化以及出土文物方面尤为突出。如展陈中展示的鹰嘴金怪兽、铜虎牌饰、银卧鹿等动物饰品,造型生动逼真,是游牧民族草原文化和汉民族农耕文化交融的产物。由于战乱原因,神木保存有大量的匈奴使用的文物,能够表现匈奴人的动物崇拜(图3)。

 

3 战国(匈奴)• 银虎牌饰 

唐宋时期的神木地处边境要冲,是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接壤,为多民族融合的杂居之地,元、明、清时期汉族与蒙古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各色文物与文化在神木地区传承。展厅中展出的各类精美的瓷器、风格鲜明且多元的铜镜、明代长城和藏传佛教的文物遗存等等,不但反映当时神木地区繁荣的社会景象,而且是古代边关贸易、蒙汉一家及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两千多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与内地农耕民族交错的神木,一直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神木与其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重新组合,最终相互融合,形成近现代的陕北神木。

特殊展厅

除常设展览外,师生们还参观了历代铜镜特展、汉画像石展、杨家将历史展等专题展厅,对其展示的相应知识进行了总结与梳理,陈磊老师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图4)。

 

4 陈磊老师以中国古代定都地点为例为同学们梳理历史地理

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特别展览,都从多角度、多侧面向观众揭示神木及陕北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当地悠久的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师生受益匪浅。经过今天的考察,师生对陕北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了解。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