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9级艺术考古班5月9日考察通讯

发布日期:2021-05-1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西安美术史论系2019级艺术考古班外出考察行程的第四天,也是我们抵达绥德的第二天。根据行程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摩崖石刻、石魂广场、米脂县博物馆、姜氏庄园。今天的讲解由王海之和邱昀子两位同学负责。

 

PART1

石魂广场、摩崖石刻

早上8:40师生16人准时集合,乘大巴车前往榆林市绥德县朝阳路2号,参观石魂广场,并在广场前合影留念(图1)。邱昀子同学给大家介绍,石魂广场由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系创意设计,集绥德民间艺术的精华,融入绥德石雕、牌楼、窑洞等元素,选取当地石头为材料建造,形成气势恢宏的石狮阵容,体现绥德民间艺术的本土性、地域性和唯一性。




1 石魂广场前师生合影留念

 

石魂广场位于巨型石雕狮背后,设计体现“十(狮)全十(石)美”,主要包括有城门楼、石鼓、四狮图腾柱、崖壁雕刻等。其中石鼓共5个,寓意“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对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城门楼建于广场北,下建门洞,上建城楼,门洞直通上山主干道,上书“乾元得路”四字,寓意敢为人先的绥德汉和绥德人民意气风发,诸事如意。广场两侧崖壁雕刻一幅“天佑善者”四字题刻和大少浮雕50多幅。

 在石魂广场的具体考察中,陈磊老师多次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通过现场材料与以往学习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如在探讨广场北侧的崖壁雕刻上石刻(图2)特征时,将此处的狮子形象与与美院内的拴马桩形象进行对比,同时带领同学们梳理了中国岩画的系统与分布地区。



 

2 石魂广场北侧摩崖雕刻

 

结束了石魂广场的考察后,师生一行来到石魂广场的北侧对摩崖石刻进行考察(图3)。

 

3 摩崖石刻

 

王海之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摩崖石刻的基本情况,摩崖石刻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石刻部分,由21块石刻题字和“秦蒙宁晋”商贸通道浮雕组成。石刻题字均出自历代名家、书法家之手,第二部分为古城墙景观部分,位于摩崖石刻上方。一道蜿蜒连绵的古长城,曲曲折折将以古绥州四座城门永乐门、银川门、安远门、镇定门为原型的烽火台连接起来。第三部分为龙凤桥部分,由翻修一新的龙凤桥和两头相对应的石雕文化小广场组成。这里的石刻题字均出自历代名家、书法家之手。师生一行按照顺序,对21块石刻题字均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与解读,现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

“秦汉名邦”是清康熙的题词。秦汉时绥德为上郡,系陕北政治、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帝王、太子、重臣名将往来不息,大型战争时有发生,皇帝的诏书频频传来。昭君出塞和文姬归汉都经过这里。当时的上郡是北方军事重镇,是非常有名气的。“邦”本指“国”,康熙颂称绥德为“邦”,确实是对绥德赞誉有加。

“革命英才的摇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为绥师题写的。绥德师范于1923年建校,1924年建立党团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成为陕北革命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并培养出大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和革命干部。诸如刘澜涛、马文瑞、马明方、安子文、白介夫、张达志、白如冰、汪洋、白明善(黄埔军校教官,著名烈士)和蒲子华(红24军军长、著名烈士)等。习老的题词,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绥师培养革命英才的历史功绩。

“无定河桥”四个端庄的隶字,是汤恩伯的题词。汤于1936年任国民军13军军长驻防绥德,并和国民军84师师长高桂滋、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共同领导于绥德城东修建了无定河上第一座石拱大桥。此桥是奉蒋介石密令而修建的,蒋介石令修桥的目的是便于国民党部队往来和军用物资的运输,加快陕北剿共步伐,加强陕北国民军各派系的联络共同剿。但事实却给了蒋介石一个有力的回击,无定河桥没有帮助国民党反动派实现剿共目的,反而被共产党利用,打挎了反动派,推翻蒋家王朝。无定河回到人民手中,成为陕北的交通要道,为陕北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午饭过后师生一行再次出发,在12:40来到米脂县博物馆,并在米脂县博物馆内合影留念(图4)。

 

PART2

米脂县博物馆

 

 

4 师生在米脂县博物馆内合影

 

米脂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古建筑群内(李自成行宫),馆址所在地盘龙山古建筑群,位于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其前身为真武祖师庙,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令其侄李过返乡,将原马鞍山真武庙改扩建为行宫,并将马鞍山改名为盘龙山。

在米脂县博物馆内藏有的文物中,最为精彩的应当是汉画像石,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艺术表现力强,地域特色鲜明。在对该馆内藏有的汉画像石进行考察时,师生众人对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东王公、羽人、四神等形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图5)。


 

 5 师生众人考察讨论米脂县博物馆藏汉画像石

 

陈磊老师补充到《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以此为出发点,大家对此处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图6)进行了求证对比。

 

6 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图中右上角)

 

另根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有人曰大行伯 ,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大家还对常见于西王母有关的三青鸟、九尾狐、玉兔等图像进行了寻找、求证、对比。

同时陈磊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李凇老师的《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形象》一文,希望大家在考察结束后仔细阅读,对考察中所搜集的资料与前辈学者的研究进行对比,以得到自己的体会。

 

PART3

姜氏庄园

 

在结束了对米脂县博物馆的考察后,众人乘大巴车前往今日考察的最后一站——姜氏庄园(图7)。

 

7 姜氏庄园鸟瞰图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刘家峁村,占地面积40亩,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姜氏庄园是清代财主姜耀祖监修的私宅,由院前、上院、中院、下院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同时有砖、木、石三雕艺术镶嵌其中。

姜氏庄园四周均有寨墙,主要建筑可分为四大部分,为院前、上院、中院及下院,内有暗道相通。

院前为姜氏庄园的第一层,通往大门有一条石甬道,中途有九十度的转弯,马车可以由此直接进入姜氏庄园。通过甬道即可到达姜氏庄园的大门,大门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下院是姜氏庄园第二层,位于中院下层,下院正面石拱窑三孔,坐西北向东南,两厢各有石台阶,拾级直至大门,大门门额题“大夫第”,门道两侧置抱鼓石。中院是姜氏庄园第三层,中院坐东北向西南,门额悬挂“武魁”匾,据姜氏庄园后人介绍,此匾表示祖上曾有人中武举。上院是姜氏庄园第四层,是姜氏庄园的最高层,正面五孔石窑,院子两侧各三孔厢窑。在五孔上窑的两侧分置对称的双院,院内面向西南各有两孔窑,俗称暗四间,据姜氏庄园后人介绍,这被称为“明五暗四六厢窑”,分别寓意五子登科、四(事)四(事)如意、六六大顺。

在结束了今日的考察后,同学们均表示对陕北地区的汉画像石和民间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