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9级艺术考古班5月8日考察通讯

发布日期:2021-05-1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西安美术史论系2019级艺术考古班外出考察行程的第三天,也是我们抵达延安的第二天。根据今天的行程,我们继续一路向北,先后考察安塞县大佛寺、安塞文化艺术中心和子长县钟山石窟。三地分别由曾心梅、王春兰和雷丫慧负责讲解。


当天上午7:45师生十六人准时集合,乘大巴车到延安市宝塔区的安塞县大佛寺,并在大佛寺前合影留念(图1)。大佛寺又名崇庆禅寺,该寺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城郊的真武洞滴水沟村,大佛寺石造像龛群众多,从北至南依次排列六个窟,整体年代应为北朝晚期,个别为隋唐及稍后。造像的形体特征,主尊佛像多为秀骨清相,着褒衣博带式大衣,内着僧祇支。裙摆繁缛折叠放置在佛座或双腿上,展现出北魏晚期以来佛造像秀骨清像和褒衣博带的基本特点。

 

 

(图119级艺术考古班师生在大佛寺石窟前合影

 

大佛寺的石窟虽多但是也残损严重我们首先考察了二号窟。二号窟是大佛寺的代表真武洞得名香火源源不断为主窟。正壁一尊圆雕立佛有六米高左右本有二力士后重修成两天王造像两侧还有两个没有造像空的单层双瓣覆莲的莲花座。我们无从得知是否是原本设计的五尊造像还是后期陆续开凿的。大佛双手施无畏印和与愿印2),但是询问了佛寺的管理人员而得知大佛去年重修了在原本的石雕本体上施加红泥却不如古代的精细表面出现了裂痕。在此之前大佛双手皆施无愿印被认为是罕见的现象3。笔者猜测应是修复时工匠弄错其手势而造成的乌龙。大佛跟前的二力士被当地百姓视为神医”,与其接触摩擦能包治百病因此得到人们广泛的信仰。

 

 

 

(图2)二号窟一佛二天王

 

 

(图3)二号窟一佛二力士 (旧像)

 

三号窟的浮雕千佛造像,门洞顶部中间有三尊坐佛(图4),两侧各有一尊小坐佛。三尊坐佛造型相同。尖拱形背光,尖部伸出龛外。细颈,着通肩大衣,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座上,大衣下部掩盖座面,露出右脚。胸前及腹部见U形纹,底部衣褶较为繁缛。面目清秀、棱角分明,十分贴近源于南朝对北魏晚期佛教造像产生深刻影响的“秀骨清像”风格。师生发现三号窟地上疑似刻画有围棋盘痕迹(图5),数出长宽各十八、十九格数。

 

 

(图4)三号窟门洞顶部三尊佛

 

 

(图5)三号窟师生们一起探讨地上图

 

大佛寺的第四窟是内容最丰富且保存最完整的窟,西壁、南北两壁刻有连续的佛传场面(图6),其风格连贯、流畅,合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其故事情节为释迦诞生、七步生莲、九龙灌顶、阿私陀占相、乘羊车、学艺射箭、树下思惟、降魔成道。石窟的顶部有中国传统的神仙人物等因素,西北角为12只长鼓连成一圈,肢体粗壮、毛发较长的雷神居中,四肢持捶击鼓。天人骑龙(图7),龙头上仰,一爪前伸,呈飞奔势。天人着宽袖衣,肩披帛,双手似持倒置的瓶,跨坐于龙背。东侧有两天人,北侧天人头顶束髻,似插有两支羽毛,着交领宽袖衣,腰系带,右手持旌,左手持菩提枝,双腿似在飞奔。另一天人全身几近赤裸,头顶有三尖角形饰物,一手伸向前方,一手上举,双腿姿态似在翱翔。南侧有人首蛇身的女娲(图8),头顶束髻,着交领宽,袖大衣,腰系带,下身如蛇尾,双手举盘状物似有线刻的树纹,应为月。

 

 

(图6)四号窟西壁释迦诞生、七步生莲、九龙灌顶、

阿私陀占相、乘羊车佛传图

 

 

(图7)四号窟顶部仙人骑龙图

 

 

(图8)四号窟顶部女娲捧月图像

 早上的第二站是安塞文化艺术馆,在10:25之时师生乘坐大巴到达了安塞文化艺术馆,并合影留念(图9)。安塞区文化文物馆最早成立于1949年,它位于安塞一道街文化艺术中心楼一二层。在201512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展馆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包括文学、美术、文物、摄影、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图9)安塞文化艺术馆门口师生合影

 

师生参观了设有历史沿革、民间剪纸、民间绘画、安塞民歌、安塞腰鼓、陕北说书和非遗保护等七个展区。

安塞腰鼓、安塞剪纸被国务院批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陕西省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学们对于安塞腰鼓和安塞剪纸的印象十分深刻。

 

 

(图10)安塞人民在安塞腰鼓山进行腰鼓表演

 

鼓,在中国的出现,大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为祭祀用具,后为战争助威之用。先秦《击鼓》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演变为民众析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节目时的一种民俗性鼓舞。

安塞腰鼓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代战争的产物。1949年开国大典,安塞腰鼓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表演。1951年,安塞农民腰鼓队参加了国庆典礼。1986年,安塞腰鼓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电视大赛,兼获表演一等奖。1987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旦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并参加了国庆50周年、国庆60周年天安门表演和香港国归庆典表演。改革四十多年来,安塞奔赴全国和世界各地进行了几百次表演,被誉为“东方第一鼓——中华鼓王”。1996年,安塞被国家文化都命名为“腰鼓之乡"2006年,安塞腰鼓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展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11)馆内所藏剪纸作品

 

另一独特的安塞艺术便是剪纸。安塞的剪纸历史悠久,其艺术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剪纸纹样,直接继承了汉代艺术深沉、雄厚的特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安塞剪纸又可以分为宗教礼仪类、美化环境类、手工艺品底样类、洞房花样类四种。安塞剪纸总体上不画草稿、剪随心走、信手剪来、造型美观、剪工精致、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装饰上,意象和具象相结合。意象为主,具象为辅。常用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纺锤纹、菱形纹以及云勾、万字、富贵、砖包城等。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双铰和单铰相结合为安塞剪纸传统铰法。2006年,安塞剪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册。

通过安塞文化艺术馆的考察学习,师生在独具特色的陕北原生态民间文化艺术中感受到了民间优秀文化的艺术气息。

  

 

(图12)全体师生在钟山石窟合影

 

午饭过后,经过约一个半小时路程,于14:30左右到达子长县钟山石窟,并在钟山石窟的牌坊前合影留念。(图12

钟山石窟又被称为万佛殿、石宫寺、大普济寺等。与清凉山万佛寺石窟富县石泓寺石窟、黄陵县千佛寺石窟并称陕北四大石窟。通过对于钟山石窟的前期学习和实地考察,师生进行了一些总结、思考。首先,是主窟“三佛”身份问题。

拾阶而上,来到主窟,即3号窟,又叫中心窟、万佛岩(因其中门洞刻“万佛岩”字样而得名)。窟形为长方形,长约16.4米,进深约9.5米,高约5.5米。

 

 

(图13) 钟山石窟3号窟主尊造像

 

坛基上设三佛造像(图13),高度平均在3.5米左右。主尊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抚膝,右手结期克印,小指和食指残损。就地而雕,与坛基连为一体。右侧佛像结跏趺坐,结禅定印。左侧佛像倚坐,结说法印。

关于这三佛的身份现在存在两种说法,一种为三世佛,另一种说法是三身佛。现下,三世佛的说法更加主流,基于此,同学们也展开了思考与讨论。譬如南壁上方“八佛”,可以作为三世佛身份判定的依据。而西侧窟顶澡井边缘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是三身佛身份的判定依据。

 

 

(图14)师生们一起识读碑文

 

同学们各自发表意见,进行交流。

探讨有关水月观音的问题。水月观音又称游戏观音、水月观音。中唐画家周昉依据民间传说绘制,受密宗三十三身观音影响。在延安石窟寺中大量出现,大多为游戏坐,一腿屈起在上,手放置于膝上,一腿自然下垂,后手支于身后或者身侧。钟山石窟就雕刻有大量水月观音造像。

 

 

(图15)钟山石窟3号窟南壁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坐姿舒适(图15)或是民间追求转变的表现,或是佛教造像的世俗化。民众内心的观音变得更加接近普通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享受生活的追求。

另,钟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碑刻、题记,须潜心研究。

 

(图16) 同学们前往乘坐大巴

 

经过今天的考察,师生加深了对安塞文化、陕北北魏及宋金佛教石窟的了解,培养兴趣点,开阔学习的思维,在考察过程中以学者的身份要求自己,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