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市廛展卷——历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和建筑》讲座

发布日期:2019-03-13     编辑:     点击数:

2019年3月7日晚,美术史论系邀请了同济大学的建筑系副教授刘涤宇为广大师生带来《市廛展卷——历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和建筑》的精彩讲座,详细讲述《清明上河图》整幅画作的内容,丰富了同学们的观察视野,激发了大家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热情。

刘涤宇的简介

刘涤宇,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2007年起以中国建筑史及传统聚落形态为主要研究方向,尤其在历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与建筑形态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对敦煌壁画等传统图像中的建筑形态也有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同时关注中国当代建筑批评问题。

 

刘涤宇教授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开始讲起,谈到由余辉提出张择端创作此画是有暗讽宋代朝廷政治的观点,并从地图入手,讲述了两点奠定北宋东京作为都城的基础,一是道路的二次扩建,资料记载北宋东京道路扩建后,主要道路官府掌控,左右各给路宽的十分之一由道旁居住的百姓合法占用,可以栽树、挖井甚至开店经营,画面中呈现的场景与历史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二是修外城,北宋东京外城在原有的城墙基础上,多次进行加固,并修建了瓮城、敌楼、战棚等防御设施,并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筑以羊马城。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了三个重要的场景:虹桥、城墙和城门。《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虹桥的记载:“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虹桥呈现的场景是整幅画作的高潮,调动了画面的节奏,展示了两个激烈的矛盾,一是船正在进入桥洞,感觉即将相撞,桥上、岸上和船上的人群都围着看热闹,二是坐轿的文官与骑马的武官在桥上相遇,互不相让的冲突景象。

在讲到标题“清明”时,谈到余辉认为反映的是政治清明,而非清明节。在介绍画作的内容时,将大家视线引至画面中店铺前挂的“脚店”帘子,据历史记载,北宋朝廷为了便于征税,准许某些酒店自己酿酒,前提是它们酿酒用的酒曲必须从官方处批发购买,这种酒店就是“正店”,其他的就是“脚店”。然后从建筑入手,区分了悬山式屋顶和硬山式屋顶在画面中不同的呈现。画面中运粮的主题从画面的开端由船驶入到结尾处运粮车搬空一直延续,形成前后呼应的关系,而骆驼形象是作为表现万国来朝的盛景的象征。

 

 

“清明上河”为题材的风俗画长卷,现存国内外博物馆和私藏众多讲座中讲解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本,一是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张择端(款)的《清明上河图》卷,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原创本;二是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这部作品将该绘画题材的构图形式基本上固定下来,反映了明代苏州民间绘画的艺术技巧;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画师奉乾隆之命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卷。

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描绘的是当时明代中后期的繁华昌盛之貌,建筑和水路展现的是苏州街肆的场景。在此幅画作中,张择端画中的木质虹桥已经被石拱桥取代,桥上市景已由张本的几个草棚凉亭演变为木质售货亭。

清代的仿本是乾隆命宫廷画师仿宋代《清明上河图》所画,此本由清宫画院的五位宫廷画家——陈牧、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参照各朝的仿本协作画成。清院本是集各家所长,又受西洋画风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行置其中。此画荟萃了清代风俗画的艺术精华,市井生活表现细致,但和宋代的画作相比显得有些细碎,没有整体感因清朝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传入的特殊历史背景,画面中还加了西洋楼。同时该图描绘有水、陆两条平行运输线路,沿袭了明代水陆并行的江南水乡格局,呈现出南北地域场景结合的复杂性。

刘涤宇老师谈论了学术界存有争议的有趣部分,详细讲述《清明上河图》整幅长卷的场景,各种细节的讲解加上叙述的故事性情景深深吸引着师生的注意力,以建筑学的视角引导师生观察画面中的民居和桥梁等,比较了宋明清时期各个版本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性,引起了师生对《清明上河图》及相关学术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兴趣。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