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家简介
首页   >   师资队伍   >   名师名家简介


  

   

王子云(1897-1990),安徽萧县人。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艺术家。早年毕业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后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归国后任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0年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组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对我国西北地区民族美术遗产首次进行大规模考察。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美协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著有《中国雕塑艺术史》《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陕西古代石雕刻》等。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中国美术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派的拓荒者。

 

 

 

 

   

徐风(1917-2023),上海人,祖籍广东丰顺。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响应祖国“支援大西北”号召,举家西迁赴“西北人民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前身)美术系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兼任陕西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及油画、水彩画创作。著有《苏联美术》《苏联名画欣赏选辑》《欧洲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2004年5月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王崇人(1931—2009),甘肃省平凉人。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及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实践,尤善篆书、篆刻。出版《人物画技法》《古代长安名画家及作品》《古代长安书法》等专(编)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杨学芹(1931—2001),山东牟平人。先后就读于朝鲜仁川华侨小学校、黑龙江第一女子中学。1947年5月加入民主青年联盟,1948年10月随军南下至抚顺从事青年工作。1949年1月参与创办《抚顺工人报》(《抚顺日报》),任副刊编辑、记者。1950年5月任《人民日报》编辑。1960年5月任西安美术学院艺术理论教员,198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出版《民间美术概论》《雕风塑韵》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邵养德(1934—2015),山西绛县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和艺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创作、欣赏、评论——读<父亲>并与有关评论者商榷》(《美术》1981.9)一文,引起了全国美术理论界的激烈争论,出版论文集《象征性自杀——从艺术评论走向美学深渊》。2013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茹桂(1936—2024),陕西长安人。先后就读于西北艺术学院和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陕西省书法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书法理论研究及书法创作,著有《书法十讲》《艺术美学纲要》《茹桂书法教学手记》《砚边絮语》等,发表艺术评论、散文诗词等200余篇。作品曾被法国东方艺术研究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处收藏,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书家。

 

 

 

 

 

程征,1944年生于贵州省独山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01年调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长期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美术批评及绘画创作,出版《画家赵望云》《龙首二十评:程征美术批评文集》以及《黄河彩陶》《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专(编)著多部,曾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多项。

 

 

 

 

 

 

王宁宇,1945年9月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6年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美术史论教研室主任,筹建美术史论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史论系主任,兼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中国绘画、民间艺术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发起并主持《陕北匠艺丹青/陕北民间匠作画艺》《延安老醮会》等多项文化遗产抢救性考察、保护工作。出版《陕西民间美术研究》《拥抱尴尬》《母亲的花儿》《陕北匠艺丹青纪胜》《西部民间美术论》等著作十余部。

 

 

 

 

彭德,1946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美术史及当代美术批评,先后主编《美术思潮》《楚艺术研究》《美术文献》,出版《视觉革命》《走出冷宫的雅艺术》《中国美术史》《中华五色》《西安当代艺术》等专著多部,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陕西美术理论一等奖等奖项。主持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策划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2006)、当代艺术研讨会(2017)、终南论坛及平行展(2018-2024)等重要学术展览及研讨会多个。

 

 

钱志强(1947—2023),陕西泾阳人,198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美术史学家王朝闻先生。曾任文艺研究编辑部编辑、陕西省国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潜心于先秦美术史的研究。曾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的编写工作,出版《古代美术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古代美术与夏商殷周文明研究》等专著多部,在《美术》《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周晓陆,1953年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曾任南京博物院保管部主任、西北大学历史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美术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曾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再旦”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秦封泥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考古印史》《古代陶瓷》等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陕西省高校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多项。 

 

 

 

 

 

朱恪孝,1955年生,原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土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政协常委,兼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艺术管理与教育、艺术金融研究。主持、参与《基于文化繁荣背景下艺术品市场培育模式探索研究》《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新时代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论文化自信与艺术管理者的使命》等论文30余篇。曾获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等奖励。

 

 

 

                        

李松,湖北荆州人,艺术史博士。1991-2003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2003年调至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美术学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外聘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尤其关注中国宗教美术史、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等领域。出版《中国道教美术史》《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陕西佛教艺术》等专著多部。曾文化部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多项。

 

 

 

   

 

杨晓阳,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1986年于西安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刘文西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美展总评委。主要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画写意精神理论研究,策划和领导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时代丹青: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风格:国际美术巡展”等重要展览。作品《丝路长安》《太宗纳谏》《黄巢进长安》《丝路风情》分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常委会议室。

 

 

 

 

李青,1959年生于江苏徐州。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享受陕西省政府“三秦人才”津贴。主要致力于丝绸之路美术史、美术批评及书画创作。出版《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丝绸之路楼兰艺术研究》《艺术与学术》等专著多部。另有合著、编、译著作及个人画集十余种,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厅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相关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陕西省文联陕西美术理论奖与文艺评论奖多项。             

 

 

 

 

 

 

 

 

   

王非,1959年生于陕西合阳。1978-1982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从陈子林等先生学习国画;1985—1988年于西安美术学院追随王子云、王崇人两位先生攻读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兼擅书法、国画创作及书画鉴定。先后在《朵云》《美术观察》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国画闲思录》,主编、参编《长安画派》《美术知识与名画欣赏》等多部。

 

 

 

赵农1962-2022),陕西西安人。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设计概论》《中国艺术设计史》《回望手艺》《民间艺术概论》等专(编)著3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工信部《中国工艺美术全集》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相关成果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十余项。

 

 

 

 

白文,1964年生,1986–1998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日本成城大学硕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后出站。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丝绸之路及陕西宗教美术、考古等研究及教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图像与仪式—关中隋唐长安佛教艺术》《祈神与解脱—古代印度雕刻艺术》等专著5部。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社科作品奖等奖项。

 

 

 

李四军,1965年生于陕西横山,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西北地区艺术管理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优秀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兼任陕西省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文化产业专业库专家等。主要从事艺术管理与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等课程教学,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著作、教材等20余篇(部),教学、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厅奖励多项。

 

 

 

 

马晓琳,1965年生于宁夏中卫,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艺术、西方女性艺术。出版《西方美术史》《图像、性别与观念》《莫里索——印象主义的彩虹》等专著及《杜桑》《马蒂斯》等译著。曾获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范淑英,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曾任美术史论系副主任、图书馆副馆长、美术史论系主任。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唐艺术与考古,出版专著《古意: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美术考古学研究》,在《考古与文物》《唐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入选首批“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及陕西省科研项目多项。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朱尽晖,1968年生,上海市人。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层次特支计划”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六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CIMAM国际现当代美术馆联盟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全国美育教指委副主任,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创作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作品入选第九、第十、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并获奖,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举办联展及个展并被外交部、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出版专著六部,CSSCI期刊及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国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及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屈健,陕西洛川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美术史论与批评研究。在《文艺研究》《美术》《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等著作多部,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获教育部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20余项。

 

 

 

周俊玲,美术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学习经历。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墓葬美术、文化遗产保护、图像学及其现代传播研究。主持省厅、教育部、国社科科研项目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近10项。出版著作《建筑明器美学初探》《中国历代瓦当考释· 汉代文字卷(四)》《中华图像文化史·隋唐五代卷》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多项。

 

 

 

 

苟爱萍,199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96年获学士学位留校工作,2007年获硕士学位,2018年获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先秦美术、少数民族美术及岩画调研,承担中国美术史、艺术人类学、先秦美术、岩画田野及论文辅导教学工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国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厅级项目2项,校级3项;相关成果获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校级奖励多项。

 

 

张西昌,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与美术史论系,获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2021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主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现当代美术的理论研究工作。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艺》杂志执行编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社会研究专委会理事、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卢昉,博士、博士后。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美术》责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艺术考古学。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后期项目,主持省级项目十余项,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出版专著三部,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