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
苟爱萍,199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美术学专业,1996年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参加工作,2007年获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14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博士,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方向
中国美术史,主要集中在先秦美术、岩画田野调查与研究及少数民族美术考古与研究。
任教课程
本科课程:中国美术史、岩画艺术专题、艺术人类学、文化考察等。
研究生课程:先秦美术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等。
学术领域及部分成果
著作《图像的表征:贺兰山人面岩画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图像·象征·叙事——贺兰山岩画图像艺术研究》(2024出版),论文《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美术》,《博厄斯的原始艺术思想品议——从博厄斯《原始艺术》的史观谈起》,《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中国人面岩画图像形式的图像学分析——以贺兰山人面岩画图像为基础》,《艺术评论》,《论“人面”岩画的起源与传播——基于对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分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以彩陶、神话、岩画为例论中国的图腾崇拜》,《美术观察》,《玉树岩画中的鹿图像》,《艺术评论》,《试论沧源岩画遗产的多重保护方法——以沧源1.2.6号岩画点为例》,《西北美术》,《超越苦难的精灵——从人类学角度分析弗力达自画像的“话语”叙事性》,《西北美术》,《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岩画研究的启示》,《艺术评论》,《探讨岩画艺术在美术史教材中话语权的缺失》,《美术观察》,《四川甘孜康定市塔公岩画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北方文物》等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主持横向课题一项,主持校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18ZDA328)并主持该课题子课题二“北方岩画分类与人面像、宗教岩画研究”。
近年学术会议
2016年参加中印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发言;2018年参加中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发言;2019年参加阴山岩画科考论坛并作学术发言;2021年参加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在银川举办的岩画文物研究与保护研习活动学术讲座;2021年参加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青藏高原东部研究”做学术发言;2021年参加西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月做学术讲座;2022年参加生态理念视域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学术研讨会做学术发言;2023年参加第九届贺兰山岩画文化艺术节暨岩画保护发展研讨会。2015年参加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美术史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19年参加教育部第十二期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示范培训班。
获得荣誉
著作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获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双创背景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3/5);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陕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陕西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陕西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陕西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获学院教材教案奖,科研创作二等奖,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作品获国家级奖1次、省级奖3次,协会奖2次,入选省级7次。
近年田野调查
从2014年至今,多次去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江苏、浙江等地参加岩画田野调查及相关研究工作。2021年带研究生团队赴新疆康家石门子开展岩画田野调查;2021年带研究生团队赴四川甘孜新龙县开展岩画田野调查;2022年带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古岩画调研团队赴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与当地文联展开称多古岩画联合田野调查;2023年带研究生团队赴江苏连云港开展岩画田野调查;2023年带研究生团队赴青海省曲麻莱县开展岩画田野调查;2023年带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古岩画调研团队赴新疆额敏、裕民及富蕴县等地开展岩画田野调查。
指导学生项目
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赛金奖1项;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2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2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省级立项;202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