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
首页   >   学生工作   >   资助育人   >   正文

以美育心,为爱西行——我的支教故事

发布日期:2025-04-14     编辑:宗恒     点击数:

以美育心,为爱西行——我的支教故事


                                                                    个人简介

 

花梦曦,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研究生(推免)期间将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周秦汉唐美术考古专业学习,现西安美术学院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朱村小学,担任五年级道法老师以及二、六年级美术老师。

初心:当艺术遇见乡村课堂

 

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从文明西安城市志愿服务到社区防疫工作,从青马工程到各类校园公益活动。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成长,更在于如何用所学回馈社会。

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力量。特别是作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我深深感受到艺术教育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当得知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信息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一个想法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把我的专业知识带给乡村的孩子们,让美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在乡村,或许教学资源有限,但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同样珍贵。这就是我响应号召,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的原因——用专业所长为西部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一扇艺术之窗,让他们通过画笔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用实际行动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

耕耘:用色彩与法治点亮课堂

抵达服务学校后,我担任了3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记开学第一课,我站在教室门口,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了五年级的教室门。三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齐刷刷望向我,有好奇,有期待,也有一丝羞涩。课堂上,我创新采用“艺术+法治”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剧表演、法治主题绘画等生动形式,将抽象的法治概念具象化。我观察到,当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时,他们认真的表情,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惊喜地发现,法治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走进二年级美术教室,扑面而来的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鼓励孩子们用最本真的方式表达自我,一支画笔、一张白纸就是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当孩子们在画自画像时,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孩子用夸张的大眼睛占据整张脸庞,说这样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有的用彩虹色的头发表达心情,告诉我“每天都要像彩虹一样开心”;把自己画成小动物,害羞地说这是他的“秘密身份”,还有的兴奋地跑过来,笑着说“老师我画的真像我自己”。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最纯真的笔触描绘着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在点评作品时,我从不评判“像不像”,而是认真倾听每个孩子讲述画中的故事,因为我知道,这些看似稚嫩的线条里,藏着他们最珍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的美术教学更注重情感表达与技法提升的结合。我们开展“学习雷锋”主题创作,让同学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雷锋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我引导同学们思考: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该如何传承?有一幅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好人好事,非常有创新性和表现力。

这次主题创作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绘画技巧,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温暖他人的“小太阳”。看着孩子们认真创作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雷锋精神的种子正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这些课堂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在道法课上,我们探讨做人的道理;在美术课上,我们描绘心中的美好。而这两者,都在塑造着孩子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能为孩子们搭建起全面发展的成长阶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框架下找到行为准则,在艺术天地里获得情感寄托。

成长:被温暖照亮的人生

在支教的日子里,除了日常教学,我和支教团的伙伴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金秋十月,我们举办了“我心中的祖国”主题绘画活动。在广场的一角,老师们提前铺设好一块巨大的画布,等待着孩子们用创意与才华去填满。这块画布,就是孩子们即将拼接小地图、绘制大中国的舞台。孩子们有序地排成一列,手中紧握着他们精心绘制的小地图,每一幅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与创意。最动人的是最后的点睛之笔:孩子们用蘸满颜料的小手,在画布边缘印上一圈手印,宛如给祖国母亲戴上了一条五彩的花环。阳光下,他们红扑扑的笑脸和鲜艳的画作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

 

冬至那天,食堂里热气腾腾。我们和全校师生一起揉面、擀皮、包饺子。来自南方的我第一次尝试包饺子,手法笨拙得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孩子们吃着老师们包的饺子,幸福感满满。

 

 

我们走进养老院,教老人们制作非遗漆扇,孩子们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讲解步骤。80岁的王爷爷握着我的手说:“闺女,你们带来的不只是手艺,更是欢乐。”

十月的朱村小学,还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作为支教老师,我们全程参与了运动会的筹备工作:从场地布置到赛程安排,从器材准备到规则制定。运动会当天,我们化身裁判员,手握计时器,在跑道上、沙坑边、投掷区认真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比赛成绩。看着孩子们默契地传递接力棒,为了班级荣誉拼尽全力的模样,我们裁判员也忍不住为他们呐喊加油。当最后一个冲过终点线的班级获得全场掌声时,我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不在于名次高低,而在于永不言弃的坚持。

最让我欣慰的,是见证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变化。记得初来时,许多孩子握着画笔的手都在微微发抖,眼神里写满不自信。而如今,他们不仅能够大胆地挥洒色彩,更会骄傲地向我展示作品:“老师,您看我这幅画!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教美术!”

教师节那天,我的办公桌变成了爱的展览馆。孩子们送来的礼物朴实却珍贵:有的同学用画笔给我画了像;有的同学用一周时间编织的中国结虽然歪歪扭扭,却系着最真挚的祝福;还有那厚厚一叠感谢卡,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我们共同的点点滴滴。这些稚嫩的字迹和充满想象力的礼物,承载着孩子们最纯净的心意,让这个平凡的教师节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闪耀的回忆。

 

 

他们成长,我也在成长。支教的日子并不轻松,备课、批改作业、组织活动、参与校园管理……常常忙到深夜。孩子的温暖却一直陪伴着我,也促使我成长了很多。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懂得了教育不仅是教书本内容,更是陪伴和引导;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信念。

邀约:致未来的西部计划前行

 

时光飞逝,我的支教生活已悄然过半。这段珍贵的经历,如同生命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不仅收获了为人师表的成长喜悦,更在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中读懂了教育的真谛。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以画笔为媒,以爱心为桥,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热土上播撒美的种子。

青春有很多种样子,而我的选择是: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艺术和爱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愿我们继续携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共同描绘更加绚丽的明天!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热情,欢迎加入西部计划,让青春在西部绽放绚丽之花。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