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文·三下乡||巧手编织,纸艺传情——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疗愈社会实践服务队赴陕西七彩路康复中心实践(四)
随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党中央明确要求并鼓励通过艺术、文化等多元化手段,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7月9日,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疗愈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陕西七彩路康复中心,开展"非遗纸编进课堂"特色活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特殊教育发展有机融合,让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成长的有效助力。
非遗课堂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介绍了纸编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纸编作为一项流传千年的民间手工艺,以其环保的材料、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编织、折叠、拼接等手法,平凡的纸张可以化身成生动的艺术品,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激发创造力。

实践队员为小朋友讲解纸编知识
实践体验
实践队员们提前裁剪好活动需要的卡纸,准备好胶带、剪刀等材料,确保第二天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实践之前,队员们向孩子们做示范,让他们了解、熟悉流程。活动开始,孩子们挑选了五颜六色的纸条,开始了他们的纸编之旅。尽管手法略显生涩,但每一双小手都充满了热情与专注。



队员们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一条条普通的纸条,在他们的巧手中逐渐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织的心得,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小朋友作品展示
结语
此次"巧手编织,纸艺传情"非遗公益课堂,是艺术人文学院践行美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纸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当非遗的灵动遇上童心的纯粹,当传统的技艺融入关爱的行动,我们相信,每一颗"星星"都能在创造中找到自信与快乐。艺术人文学院艺术疗愈社会实践服务队将继续以非遗为纽带,以艺术为桥梁,为孤独症儿童带去更多温暖与希望。这场关于爱与美的接力,将一直延续下去,点亮更多生命的色彩。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