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活动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微人文·三下乡||“以艺术赋能城市更新”——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服务基层实践团赴碑林区、未央区开展文化街区升级实践(一)

发布日期:2025-09-02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人文·三下乡||“以艺术赋能城市更新”——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服务基层实践团赴碑林区、未央区开展文化街区升级实践(一)


为深入贯彻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及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推动西安市文化街区高质量发展,7月4日至7日艺术人文学院 “三下乡” 艺术服务基层实践团分赴西安市碑林区西木头市、未央区李下壕文化街区,开展以墙绘升级为核心的艺术赋能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助力街区文化振兴。


碑林区钟楼社区:AI 技术赋能墙绘升级,焕新老街文化记忆


针对碑林区部分街巷墙面老化、标识模糊等问题,基层实践团积极响应碑林区特色街道办 “保留市井韵味、提升文化辨识度” 的需求,以 AI 技术为支撑开展墙绘升级与标识设计实践。

实践团深入芦荡巷、钟楼社区钟楼小学等区域实地调研,系统收集老槐树形态、老字号门头纹样、居民生活场景等在地文化素材,构建专属素材库。依托 AI 技术对素材进行艺术化处理,结合碑林区历史文脉生成数十版墙绘方案,涵盖钟楼剪影与现代几何融合、秦腔脸谱渐变、像素风晨练场景等多元风格,并同步设计承载街巷记忆的 logo 标识。

实践期间,团队还运用AI辅助设计能力,为碑林区特色街区和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提供了多版总部标识设计方案。

7月8日,经与商户、社区沟通协调解决电源问题,完成设备调试与方案优化,最终确定在钟楼社区钟楼小学实施墙绘升级。通过将墙面转化为 “会说话的故事书”、标识升级为 “亮眼引路牌”,既保留老街烟火气,又以科技赋能让历史文化记忆更易被感知。

最终墙绘设计稿


未央区李下壕文化街区:艺术改造激活街区活力 助力文化传承创新


李下壕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区域,地处汉城湖景区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实践团聚焦未央区李下壕文化街区,围绕 “保留文化特色、融入现代生活” 目标开展艺术赋能实践。


实践团实地考察街区业态、文化定位、商业模式及米禾农场等重点产业,结合调研成果,针对性创作近 30余幅艺术作品,包括墙绘、井绘、宣传海报及游玩装置,重点打造宠物友好街区配套标识,丰富街区文化内涵,提升艺术氛围。

部分设计稿展示


此次改造不仅吸引周边居民及游客到访,带动街区流量增长与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更探索出 “遗址保护 + 艺术赋能 + 乡村振兴” 的融合路径,为街区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奠定基础。


结语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服务基层实践团以科技与艺术为双翼,分赴钟楼社区与李下壕文化街区。在钟楼社区,他们运用AI技术激活历史街区,让老墙“说话”、老巷焕新;在李下壕文化街区,他们通过艺术创作赋能乡村文旅,探索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实践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基层发展的创新力,展现了运用新质生产力传承文化、赋能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是“心怀国之大者,描绘国之大美”理念的务实践行。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