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起予者“1+x”本硕优培计划各组分享会&介绍会&读书会

发布日期:2025-03-25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起予者“1+x”本硕优培计划各组分享会&介绍会&读书会

 

三月上旬,艺术人文学院起予者“1+x”本硕优培计划各组按原定计划,各专业方向的组长组织2024级本科同学进行了考研经验分享会、经典书籍分享会、图像解析学习会等活动。

 

艺术史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动 

为让大一新生能够提前了解考研相关信息,减少迷茫,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艺术史论的王昕冉、周琳琰组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曾心梅、徐溦晨组长带领大一新生们参加了“研途有我”——西安美术学院第八届考研经验分享会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高分上岸学长学姐亲授经验、深度解析考研趋势以及互动答疑。

 新东方的卢老师在精彩的自我介绍后,为大家普及了很多考研的专业知识,如考研的每个关键节点,学硕、专硕的区别及辨别方式,如何查看国家线等相关问题,让同学们对考研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随后,文西教育的张老师以毕业十余年史论学长的身份,给同学们做了经验分享。因了解到在场同学是大一的学生,因此多侧重于如果有考研的打算,应该做些什么。还有山东艺术学院跨考到西美的研二在读的学姐也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考研过程中应对每一门考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干货满满。

通过参与此次考研经验讲座,大一新生对考研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楚的规划。

 

undefined 

 

艺术管理

谢璐瑶组&李喆瑾组

 

谢璐瑶、李喆瑾组长共同开展了《万物有灵,纵游中国美术史上的可爱图像》分享会,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分享会能明白观察与理解图像的重要性。

分享会上放映了许多可爱猫猫、蜻蜓、蝴蝶的图像,阐述中美史图像中的边缘化世俗景观,打破对于中国画停留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三种类型的刻板观念,规避精英阶级叙事下的文人景观,去听见、看见被忽略的奇趣之作。

谢璐瑶组长阐述了世俗画一直以来在中国美术史上是被忽略的存在,一方面,古代鉴藏家带有偏见的评价体系影响了世俗画的传播。另一方面,这种带有偏见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带有儒家因素的“文人画理论”之上。最后,20世纪20年代的美展、研究者、文人都促成了世俗画被贬低的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鬼神、死亡都是中国人禁忌的话题,但鬼这一元素或题材在古代画家画笔下从不缺席。谢璐瑶组长以《鬼趣图》、《骷髅幻戏图》为例,介绍艺术家生平经历、绘画风格、图像意涵等。

undefined 

 

 

美术学

王佳瑛组&张颖组

 

王佳瑛组

 

本次活动以主题分享会的形式开展,分享内容是漫画家华君武及其作品。

王佳瑛组长介绍了漫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漫画作为“舶来品”在当时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报刊等传播媒介传播思想,成为革命宣传的有力工具。漫画的题材广泛,涉及多领域。在宣传之外,漫画具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趣味。漫画作品与传统意义的绘画作品区分开来,具有良好的阅读和传播能力。漫画作为艺术和思想传播媒介,聚焦生活,切近生活和普罗大众,是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于华君武,王佳瑛组长从作者生平和作品两方面入手介绍。华君武作为左翼美术家,对所见闻社会现象的辛辣讽刺对生活和社会的见闻,创作“和而不同”的漫画作品。有呼吁和平、讽刺轴心国必定走向灭亡的人物主题系列;也有和平年代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抨击的“猪八戒”系列。笔下人物生动幽默,诙谐而不失内涵。

漫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也是调节生活的调味品。跨越时空的作品也能让读者在开怀后留下思考,正是艺术的动人之处。通过“分享艺术家”系列的活动,王佳瑛组长和组员都收获良多。

 

undefined 

 

张颖组

 

张颖组长组织开展“透视美术史——经典美术书籍荐读”分享会。

吕晓彤分享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阅读感受,认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从史前洞穴壁画到现代艺术,展现了艺术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任豆尔补充指出,书中对艺术形式与功能的探讨尤为深刻,值得深入思考。

梁嘉静同学分享了对巫鸿《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受,她认为墓葬艺术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古人宇宙观、生死观的体现,探讨了艺术与信仰、死亡文化的深层关系。

段阳同学选取了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梳理中国美学从先秦到明清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书中对“美”的哲学思考,她认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美学史,更是一部中国文化精神的缩影。

最后,张颖组长肯定了大家的认真态度,并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尽可能广泛的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为大四的毕业论文选题夯实基础。

 

undefined 

 

艺术设计

赵博宇组&杨芮组

 

赵博宇组

 

鉴于大部分组员提出在未来的升学过程中均有考研规划。赵博宇组长于3月14日带领组员开展了“上岸宝典:考研复试经验分享暨2026考研动员会”活动。

在活动开展之初,赵博宇组长首先对于复试的准备经验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政治及英语的面试过程中,重点应做到语言流畅、状态自信,同时要仔细分析老师所提问的问题,按照准确的逻辑进行口头作答;在专业笔试及面试过程中,应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相对初试而言,复试所考察的知识内容相对深入,因而应及时转变备考方式。

最后,赵博宇组长针对初试的准备及组员的提问进行了讲解:对于组员当下的学习阶段而言,在未来考研初试的准备过程中应当分科目、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对于中西方美术史的知识储备,应以真实史料及艺术作品出发,逐步搭建知识框架;而艺术概论作为初试阶段中的重难点,应当紧扣参考教材进行充分理解。同时对于政治及英语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全方位提升才能大大增强最终的“上岸”概率。

 

杨芮组

 

2025年3月13日,艺术设计学杨芮组长,在西安美术学院2教为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了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分享会。

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乌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本次会议着重于三星堆文物中的眼神崇拜、太阳崇拜、祭祀礼仪和身份体现四个方面。通过青铜纵目面具纵目和芝加哥石人像缺失眼睛这个独特个例引出“目光”的独特含义,举例大卫•弗里德伯格(David Freedberg)在其论述详尽的著作《形象的威力》(The Power of Images) 中对眼睛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对目光的“威力”尤其有很多讨论。

本次会议内容与以往同学们了解到的三星堆文化有一定出入,对于后续启发思维和论文写作寻找创新点都很有帮助,也有利于论文的框架建构。

 

    自此,“1+x”本硕优培项目各方向小组的考研经验分享会、经典书籍分享会、图像解析学习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组员与组长之间的距离,更在交流与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同学们带来了宝贵的学习体验与丰硕的成果。我们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能将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化作持续前行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与成长道路上并肩同行,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高的目标,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