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长学姐小讲堂”学术交流活动回顾

发布日期:2025-03-25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学长学姐小讲堂”学术交流活动回顾

undefined 

 

3月17日下午,艺术人文学院“学长学姐小讲坛”之林风眠静物画的艺术语言:基于中西融合视角的解读学术分享交流活动于2号教学楼2207教室顺利开展,分享人为2023级西方美术史专业研究生张雯。本次活动皆在以思觅友、问道求学,碰撞思维、激发灵感,通过学友之间交流、分享、思考、讨论自身学术所得,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一同坚定探寻学术真理的决心与力量。

undefinedundefined 

 

分享人介绍

分享人:张雯

2023级艺术人文学院

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

导师:马晓琳

 

分享题目

林风眠静物画的艺术语言:基于中西融合视角的解读

undefined 

分享内容

本次分享内容聚焦林风眠的艺术语言,基于中西融合视角进行解读。林风眠,20世纪中国美术巨匠,倡导将东方艺术精髓与西方现代艺术技法相融合,其作品展现出西方绘画的技法,同时蕴含东方的意境。张同学深入讲解了林风眠的艺术创作背景、构图、色彩运用及笔触肌理,强调了林风眠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他如何将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技巧巧妙结合,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张雯同学分为三个大章节来进行讲解。第一章节是林风眠绘画艺术背景,第二章节是林风眠静物化的艺术特色,第三章是中西融合的艺术表现。

一、林风眠绘画艺术背景

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是一个充满变革探索与融合的过程,当时西方文化和新思想的传入,使中国美术界接触到西方绘画技法、艺术理论及美术观念。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封建制度崩溃,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又面临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交流、新思想传入促使中国美术摆脱传统束缚寻求新方向,艺术家尝试将中国绘画技法与传统绘画结合创造新风格,虽引发激烈争论与冲突但也带来新机遇社会变革与政治动荡、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思想解放与多元思潮转变,是美术转型核心和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缩影,奠定了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格局。19世纪末欧洲艺术革命,艺术家不再追求客观表面相似,从非洲和东方艺术汲取养分创新。1921年林风眠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柯罗蒙教授工作室学习,之后又专注研究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萌生出融合中西的想法并在油画创作中尝试沟通中西。1925年林风眠的作品参展巴黎举行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艺工业博览会,他的作品传达东方诗意又含西方浪漫主义情怀,受象征主义影响用隐喻手法命名,他把中国传统绘画母题如芦苇、花木、禽兽、人物都演变成了表达西方象征主义情怀载体像《仕女图》等代表作体现出宁静的东方诗意,画面柔和又透露淡淡哀愁。

 

二、林风眠静物的艺术特色

在构图特点方面,林风眠追求平和空间的和谐宁静之美,常采用方直入阵,用钢尺布阵,正方形空间向四周均匀延伸,吸收了宋代传统,也能从古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找到方形构图渊源。其静物画几乎无倾斜结构,平稳安静,正方形构图是其绘画重大转折并伴随其艺术人生。他的构图还受印象派、立体主义影响,尤其是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突破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框架,将物品放大居中,以线面结合对比色块,运用几何原理与色彩突出空间与装饰性,弥补中国画空间处理不足,增强画面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巧妙调配空间元素,融入圆润曲线和流动线条,平远取景,层层递进,适当留白,形色线变化呼应,色调和谐统一。

在色彩运用上,林风眠追求色墨交融,战乱年代物价限制其油画创作,他转而使用水粉、墨汁、宣纸等廉价材料。西方油画讲究光色感觉,中国画注重水墨效果,林风眠认为水墨画不能表现光和时间,引用西方绘画色彩技法可弥补不足。他把传统水墨黑白当色彩运用,根据题材处理,区别于文人画笔墨程式和韵文。他进行反复设色实验,运用多种手法,让鲜艳色彩渗入宣纸衬出厚实感。他色彩探索灵活多样,大色调中有丰富小色调,如《向日葵》以黄为主色又渗透多种亮色,背景有丰富色彩。他善用互补色形成亮点,在宣纸上大胆用墨色,使黑色丰富有变化,融入油画情怀,吸取印象派色彩规律,结合中国民间直观效果。

在笔触肌理方面,林风眠的笔触蕴含独特书写性质,静物画大量用线条入画,以现代主义角度反省传统艺术,从传统绘画和汉砖壁画、民间瓷器中汲取线条特点。其线条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都能传达物象内在自然生命动态。在一些作品中,运用粗犷笔触和色彩对比概括物体大块面,细腻描绘质感,小笔勾勒细节,使画面充满质感和真实感。如《白手套》中笔触展现出流畅韵律和丰富变化,细腻描绘手套质地光泽,粗犷勾勒物体轮廓。他还巧妙运用笔触、手法和力度营造多样画面肌理,

三、中西融合的艺术表现

林风眠的静物画带有中国文人画的东方意境,充满诗意,静谧中带沉郁气息和东方温情。他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超现实结合,通过笔墨渲染和色彩调配营造独特诗意氛围,赋予花卉、水果、瓶罐等物体深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营造宁静、和谐、美好的意境。他善用中国传统符号,如瓷器、玉器、青铜器等,丰富画面文化内涵和独特性,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绘画技法结合。以《瓶花》为例,展现出中国传统笔墨精髓,笔墨干湿、浓淡、虚实变化丰富,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感,其线形勾勒轮廓风格强悍,打破传统笔墨与书法用笔局限,追求情感与意境表达。

而林风眠静物画中的西方因素在于以花卉为主题的静物画创作中,林风眠借鉴西画构图样式,早期受塞尚影响,注重画面分割结构,选择静物题材也受西方艺术影响。他常用方阵构图,向四方等量扩展,使画面空间感强烈,以瓶花为主体搭配水果盘子,背景竖面分割,元素间构成咬合关系,画面结构结实且具抽象美、平面化,突出外形。他受西方现代艺术画派返璞归真追求的影响,偏爱单纯鲜艳、活泼天真的造型,吸取印象派色彩与光影运用技法,用光影营造氛围和情绪,将色彩置于比水墨更重要地位,大胆用鲜艳色彩覆盖画面,产生叠色、厚薄不均和层次感。《瓶花》以黑色为基底,用多种色块平涂覆盖,再用粉白线勾勒或点高光凸显轮廓,强化黑白对比,色彩关系不受固有色局限,颜色陈设厚薄相间,具简练活泼和装饰性效果。在画面构置上,通过几何形体搭配、疏密线面以及光色的对立与协调来追求形式语言。

undefined 

结语

经过张雯同学对林风眠静物画的详尽剖析,其深厚的艺术积淀与非凡的创新精神跃然纸上。从中西融合的独特视角来看,林风眠的静物画不仅精准的把握了中西绘画的精髓,更是深刻的诠释了艺术的本质与追求。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画的笔墨技法与西方绘画的构图、色彩、光影、技巧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既洋溢着现代气息,又蕴含着中国传统韵味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形态,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undefined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