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细品书香 以文会友——艺术人文学院读书分享第十二期

发布日期:2025-03-11     编辑:宗恒     点击数:

细品书香 以文会友——艺术人文学院读书分享第十二期

undefined 

分享人:常远

西安美术学院 2024级研究生

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史研究方向

undefined

 

《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此书为倪洪林所著,于2005年10月1日在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共35册,主题包括:紫砂、古代瓷器、古代书画、古代扇页、瓦当等,笔者所推荐的瓦当是其中之一。全书共分为八章,瓦当概述;瓦当发展史;瓦当制作及价值;战国时期的瓦当;两汉时期的瓦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隋至晚唐时期的瓦当;瓦当的鉴定与收藏。作者以时间为序,为读者书整理了瓦当的发展史,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推荐原因:读此书不仅能对中国古代瓦当产生系统的认识(如:瓦当最初是素面,实用为主,而后出现图案,发展至西汉时出现了文字,东汉开始,走向衰落。),也能产生一些个人思考,例如:战国时期,像秦、齐、赵等诸侯国都有了圆形瓦当,而燕下都未曾出现圆形瓦当。从设计角度看,圆形比半圆形面积要大,可以容纳的纹样更多;从建筑角度看,圆瓦比半圆瓦有更大的面积来掩护,圆瓦无疑要优于半圆瓦,燕国此时的宫殿较其他列国亦处于较高水平,那为何燕国未曾出现圆瓦?这是值得思考的。而从燕下都瓦当纹样的演变,亦可以窥得燕下都乃至整个燕国国势兴衰的变化。

再如关于葵纹瓦当的争议:首先是名称,有人称之为葵纹,有人称之为太阳纹。其次是关于葵纹图案的来源,有人认为是“植物叶尖和动物尾巴的曲卷”,学者刘庆柱认为云纹源于葵纹,其含义象征着运动的水。笔者认为葵纹瓦当具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独在陕西地区发现,这是为何?对于这一纹样的命名亦存在讨论空间。

阅读此书扩展了笔者的知识,瓦当宜为砚台。如曹魏时期的邺城遗址出土的瓦当陶质细腻,大小合宜,可为砚台,后世取铜雀台瓦为砚,称为铜雀砚,据说此种瓦当陶质细润,坚硬如石,贮水十日不渗。苏轼曰:“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足以见其珍贵。

这本书不仅是瓦当史,而且谈及如何鉴定,颇有趣味。瓦当的鉴定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第一,从制作方法分析鉴别;第二,从陶质陶色去区分;第三从瓦当形制去区分;第四从纹饰上区分;第五从出土层位区分等等。

结语:宫殿建筑可以说是代表统治阶级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小小的瓦当作为其一份子,间接折射出当时的思想意识,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不比彩陶艺术有着轻快明朗的情调,不比青铜礼器威严、神秘诡异,也不比兵马俑那样恢宏壮丽。但它厚而不滞、拙中藏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味,值得我们细细感受。(此书所收集的瓦当均来自2005年之前)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