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学风建设——榜样的力量(第七期)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是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精神支柱,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式。为全方位引导美术史论系学子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系开展“榜样的力量”活动,激励学子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推动我系的学风建设。本期推出的是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臧博楠。
01.个人简介
臧博楠,女,中共预备党员,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艺术学理论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
02.个人经历
在学术科研方面,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术讲座。进入博士阶段以来,主要从事丝绸之路美术史、新疆岩画研究。2023-2024学年,总成绩在2021级博士研究生中排名第一。截止2024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三篇为核心期刊。参与第十四届创意中国设计大赛、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个人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四项。2019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喀拉也木勒岩画群艺术形态研究”(项目编号: 19XMZ065)。2020 年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土家族传统民间丧葬绘画研究”(项目编号: 15DF47)。2024年参与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智库项目“陕西非遗文化助力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ZD99)。

在实践方面,积极参与校内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2021至2022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任中国美术史课程外聘教师。2022年至2023年,在江苏中镁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实习。2023至2024年,在西安上玄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实习。除此之外,博士期间多次赴边远无人区考察艺术遗迹。2018年至今,多次赴新疆阿勒泰地区、额敏县、裕民县、呼图壁县等地的岩画点考察。2023年4月赴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中段北道人文遗迹考察,2024年11月赴新疆和田地区的人文遗迹考察。


03.经验分享
参加论坛,提升专业敏感度。刚入学的同学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很难把握本专业的前沿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多听学术讲座,通过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微信公众号,查阅近期的讲座信息和论坛征文活动。根据论坛主题,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积极投稿。参加学术论坛可以了解本专业核心的、前沿的研究动态,了解不同学者观察问题的视角,拓宽眼界的同时还能激发我们的研究思路。在学术论坛上,可以向其他学者们以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这是一个极大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能汲取到其他学者发言的优点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内容。
转换角色,适应研究生学习生活。研究生和本科生生活有很大区别,少了很多社团活动与课外娱乐活动,毕竟进入了更高的学习阶段,所以还是要尽快转换学习角色,以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学术探索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既需要保证每天的学习量也要合理分配时间。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和问题。
设定目标,大量储备理论知识。目标性和计划性我觉得对于研究生期间独立自主学习很重要,对于未来科研兴趣和工作方向要尽快确定下来。在研究生阶段尽可能阅读大量文献,文献是深入探讨学术的必要资源,通过阅读文献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梳理需要精读、略读的文献,并做好笔记。阅读的过程中要随时记录下来自己的疑问,每读完一篇文章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时间短且需要阅读文献繁多的情况下,学会略读文献,只看文中的重点内容,减少无效信息的获取。通过制定自己每周的阅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