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微史论||学风建设——榜样的力量(第六期)

发布日期:2025-01-24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史论||学风建设——榜样的力量(第六期)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是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精神支柱,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方式。为全方位引导美术史论系学子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系开展“榜样的力量”活动,激励学子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推动我系的学风建设‌。本期推出的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戴如瑾。

个人简介

 

戴如瑾

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

导师:庄会秀教授

本、硕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

个人经历

论文入选学术论坛并参会8次,参与陕西省、西安市社科项目2次,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省铜奖,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次;担任系学生会传媒部负责人,课余参与学院主办的多场展览活动以及本系举办的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经验分享

在刚入学期间,我并没有迅速发表论文,参加各类活动,针对性地采用获得优绩的“方法论”。如今评优、绩点、社会存量竞争所带来的评价取向裹挟着大家向前,曾经以课业情况为标准的评价如今向实践与竞赛等方面倾斜,纯粹的专业学习难以适应评价体系的转换。

在还未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少有成果产出,遇到论文投稿碰壁的情况下,偶尔也会陷入自我怀疑。幸运的是,导师并没有在初期催促着完成各项任务,反而鼓励我们多去尝试,耐心等待结果。在与各位师友的日常交流以及他们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很多人形容自己的硕士阶段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在三年校园生活中,我越发感到所学所获的只是迈向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太多需要成长和进步的空间,如果将硕士阶段的经验做分享的话,就将自己浅薄的经验总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可视化的综测只是校园学习生活的附带结果,而不是目的本身。个人的学习生活应有一个良好的节奏,如果急于成果产出,在各种规则的边缘横跳,反而欲速则不达。

其次则是保持一个不错的心态,穷思竭虑的“内耗”常使人困在情绪的怪圈。引用小说《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里描述特隆人的时间观是“目前不能确定;将来并不真实,只是目前的希望;过去也不真实,只是目前的记忆”这句话。接受事情悬而未决的状态,不急于追求结果,多享受太极湖边的阳光和美好的校园生活,也许能减轻许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