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万千的饰演
——华县皮影
国庆节假期接连的连绵小雨,终于在8号迎来了晴日,学校组织的外出文化考察之旅也就此展开。结束了早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文化考察第一天上午的目的地——华州皮影文化生态园。华州205库群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依少华山,西邻山涧溪流,依地势而建,南高北低。整个库群,依托上世纪60年代国家棉花储备库历史建筑,结合华州得天独厚的历史、革命、自然人文资源,在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焕发创意产业活力。本次主要参观的是第七库,在这里曾经举办过“世界皮影文化艺术展”。
皮影戏是由影戏演变而来。皮影戏就是用牛皮做的人偶通过灯光在幕布上演绎故事的一种傀儡艺术。
华县皮影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它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隋唐,成熟于元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故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祖”。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上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上的地位,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时间过得很快,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渭南市华洲区柳枝镇冯良村的“席棚斋”皮影馆。本馆属于乡村民艺家庭博物馆,规模很小只有一个农家的二层楼。值得注意的是,本馆在建立时并没有政府的扶持,而是由乡村传统老艺人自费建立。
“席棚斋”是张华州的父亲张琪在1980年为自己的居所命名的雅号,“席棚斋”音同皮影戏之“戏棚”。另,旧时影戏演出之戏棚多以竹席包围,艺人于棚内演出,因而又取意于“竹席之棚”的俗景。
图 皮影非遗传承人张琪为同学讲解 演示
据了解,张琪先生是皮影世家,他们一家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他的父亲开始,就一直在做皮影。他的父亲时代,由于受到环境影响,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来向世人传播皮影文化,到了张琪先生,为了更好的将皮影传承下去,专门腾出家里房间自费修建了家庭博物馆,供大家参观,皮影文化有了物质的表现形式。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丰富收藏中,大家感受到了传统老艺人的文化传承的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到了今天,本馆的研究成果由张琪的儿子张华州接收。他通过将皮影实质技术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将皮影文化发扬光大。
图 皮影收藏
如果今天参观的两个博物馆做以对比,可以在某方面反映出家庭博物馆与商业性质的博物馆之间的区别,参加馆的第一个为商业性质的一个皮影生态园,第二个为一个私人皮影博物馆。
首先就展品种类上:皮影生态园展品种类较为全面包含了国外以及国内各地区的剪纸作品,同时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皮影衍生产品,但是其展品只收录一些代表性的皮影,不够精细。私人皮影博物馆中收藏的皮影较为单一,但是展品特别精细而且相比于商业性生态园展品多了些历史传承的厚重性。
第二点就展馆的布置而言,商业性的皮影生态园展馆面积较大并且服务体系相对完整,但是展柜布置中规中矩。而私人皮影博物馆面积较小,服务体系相对欠缺,但是布置展柜中背景选择用皮影的幕布反而起到了一种特别的艺术美感。
最后就讲解而言,商业性生态园较为官方完整可以进行皮影的一个系统性了解,而私人博物馆讲的是一些手艺人自己的经验,可以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历史厚重性。
总的来说,商业性的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备而且更加严谨适合系统性的去了解展品相关知识,而私人博物馆更适合在系统性了解之后去进行的一个深入的理解,了解的更细致的一个点,了解每一种手艺背后的历史传承性。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皮影已经从一件工艺品变成一种艺术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与人民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