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资讯
首页   >   讲座资讯   >   正文

讲座回顾||“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研究方法和观念”

发布日期:2024-10-29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讲座回顾||“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研究方法和观念”

2024年6月27日晚19:00,“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研究方法和观念”讲座于西安美术学院一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进行。本场讲座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沈爱凤主讲,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齐彬主持。  





主讲人:沈爱凤

沈爱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设计艺术学(史论)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国西北部古代艺术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中亚细亚古代艺术源流》等国家级、省级课题。撰写有《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北方草原艺术》等专著3部,在《西域研究》《美术&设计》《民族艺术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

正值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季,广场上同学们载歌载舞,毕业跳蚤市场异常火爆。报告厅里则是关于丝路研究方法和观念的讲座。一静一动,丰富多彩。







主持人齐彬博士介绍了主讲人简历与学术概况  


沈爱凤老师首先讨论了自18世纪末以来历史学家们关于多元文明的理论,如F. Schleiermacher,如斯拉夫学派之А.С. Хомяков、В.С. Соловьёв、Н.Я. Данилевский,还有O.G. Spengler、K. Jaspers、A.J. Toynbee等人的观念。然后对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以“夏娃假说”将《山海经》定义为“西亚神系”之后东传第二代“东亚神系”北方支系遗留的痕迹的观点提出了反对理由,指出《山海经》所呈现的周边地带事物是来自于远方诸族交往后不甚清晰的模糊记录,而不是西亚、南亚神话叙事的片段。之后沈爱凤老师区分了希腊大殖民与希腊化的概念,阐述了希腊化艺术复杂和多元的原因,并结合各地的文物讨论了希腊化在亚洲各区域的不同体现。最后沈爱凤老师提出对艺术品的解释应该基于对文明史、艺术史的认识,列举了安德罗诺沃文化、雅利安人的迁徙、阿尔泰山巴泽雷克古墓的作品等讨论了如何解读丝绸之路艺术作品,并讨论了地理学问题。









  结语

通过讲座,沈爱凤老师带我们认识到了以下五点:

其一,各个历史学家的视角都是不完全一样的,了解东西各个不同的文明是理解世界历史的前提。

其二,多元文化的竞争、共存或融合,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作品之中,用多元的视角解读古代艺术更符合历史的本来意味。

其三,一元论是可疑的,不应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复杂的。

其四,理解古人、今人宇宙观的不同,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

其五,语言学、地理学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的、必要的前提。

讲座的最后,沈爱凤老师指出,看问题要把宏观思维和细致分析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