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资讯
首页   >   讲座资讯   >   正文

讲座 || 张西昌:身体表达与思想教化:对血社火民俗的一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5-06-25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讲座 || 张西昌:身体表达与思想教化:对血社火民俗的一点思考

 

 

“身体表达与思想教化:对血社火民俗的一点思考”讲座顺利举行

 

2025年611日,应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之邀,艺术人文学院张西昌教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身体表达与思想教化:对血社火民俗的一点思考”的专题讲座。该讲座是美术博物馆社火脸谱专题展“美博讲堂”的学术活动之一。

本次讲座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策展研究部主任白茜主持。美术博物馆馆长刘沛、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的部分职工、西安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教师薛敬亚、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六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白茜主任主持讲座

 

刘沛馆长、古丽娜孜副馆长和樊一粟主任等参加讲座

血社火属于社火民俗的一类,是利用秘而不宣的化妆手段,制造出血腥恐怖的视觉效果(装扮效果与西方万圣节类似),以凶杀武斗为情节,以禳灾驱邪、惩恶扬善为目的,通常在元宵节前后、二月二或传统鬼节(中元节)时所举行的一种民间游艺活动。自2011年以来,张西昌教授利用寒暑假遍访了二十个村落及遗址,对血社火民俗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讲座中,张西昌教授借助身体社会学理论,结合文化哲学的观念,对血故事民俗的文化特征、社会价值及民俗功能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以“身体”为主线,首先梳理和分析了身体与教化传统、乡土民俗及农民观念等因素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授指出,身体在乡土民俗中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实体,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它与传统的教化理念紧密相连,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血社火 刘宗昉 摄影

基于对西方身体理论的借鉴,张西昌教授尝试提出民俗学场域中的儒家身体观。他认为,儒家身体观强调身体的道德实践和社会责任感,从“观念的身体”过渡到“行动的身体”,体现了身体在民俗文化中的动态作用。例如在血社火民俗中,演员通过身体的装扮和表演,将惩恶扬善的观念直观地呈现出来,使观众在视觉冲击中受到教化。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在历史流脉中的自我择选,也是对中国人身心影响最大的应用型哲学体系。社会机制的设计与构建,其路径无非“身”、“心”两种选择,“身”不仅是“心”(即思维和意念)的接收器,也是基于“心”的“我”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的不二介质。当无数个“我”连接起来时,社会结构就此形成并发挥作用。儒家文化正是切中了个体与群体、身心与社会的关系,设计形成了网状的链接系统。该文化是中国社会特殊的粘合剂,也是中国人享受日常和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精神基点。

 

陕西省兴平市冉庄乡郭村(陈家)血社火

从血社火民俗的技艺角度出发,张西昌教授对其视觉呈现的物质和技术要素进行了解析。血社火的化妆技术极为独特,是由社火传人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且传男不传女。这种独特的技艺不仅展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更使得血社火的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深刻地展现了身体表达与农民生活之间的深度关系。农民们通过参与和观看血社火表演,将生活中的情感、期望以及道德观念融入其中,血社火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

在对民俗内容的分析上,张西昌教授借助文学、戏曲、社火等前期研究成果,对民俗文本和身体叙事进行了细致解读。他指出,血社火的故事内容虽然以血腥暴力的场景为主,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民俗功能,如惩恶扬善、教化人心等,这与民俗文化中追求和谐、倡导善良的价值观深度契合。就像血社火中以武松惩治西门庆等恶人为故事蓝本,通过逼真的表演告诫乡民要与人为善,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姚古村血社火

在血社火的三大民俗功能,即禳灾、教化和欢娱中,张西昌教授着重突出了对教化功能的剖析。他强调,儒家文化在血社火民俗中起到了对族群多元文化的整合与转化作用。通过对身体实践的具体分析,呼应了儒家身体观念,凸显了血社火的教化功能。血社火通过模拟刑罚与惩戒的场景,虽未真正触及肉体,但与古人用五刑使百姓仁善的价值取向一致,利用这种带有暴力意味的“惩罚”来维护道德传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张西昌教授认为:教化是艺术,是身心相合的规导之术。对大多数民众而言,生活是情理的辩证,近道德而远法律。比起法律的肃严,道德更有人情的微妙和弹性。因此,在关于对教化的认知中,需要从施教和受教两者顺逆的双向维度去理解。

此外,张西昌教授还进一步剖析了民俗语境中的身体美学问题。血社火中恐怖血腥的视觉效果,从身体美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人文意义。它以一种强烈的方式刺激观众的感官,引发人们对善恶、美丑的矛盾性思考,从而达到教化民众、传承文化的目的。

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视角,不仅加深了大家对血社火民俗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对非遗保护与研究的热情。

 

皮影戏中的血腥教化

 

西安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2024级本科生徐梓妍,刘雪妍撰稿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