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岭南艺术,访千年羊城——西安美术学院2022级艺术管理专业赴广州考察
初夏时节,南国风暖,羊城寻艺,古今交响。五月八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2022级艺术管理班全体同学在张西昌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广州文化考察之旅。本次考察以岭南画派纪念馆与南越王博物院为焦点,在艺术革新与历史沉淀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岭南画派纪念馆:笔墨当随时代,革新永驻心间
学术为基,开放包容
在岭南美术馆的展览部副主任谭景聪老师及展览部的马驰老师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了岭南美术馆以“学术立馆”为宗旨,突破地域局限,聚焦岭南画派在时代变革中对传统中国画的反思与探索。通过观看岭南美术馆的展览,我们深刻领悟到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历史作用,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精神内核更是令人动容。

科技赋能,匠心护宝
展馆采用智能助播系统,通过手机实时监控观众行为,为展品安全保驾护航。展柜设计精益求精:低反射玻璃、底部湿度控制系统、5000k色温专业射灯,搭配可循环使用的木板底板,既保障展品安全,又追求极致的视觉呈现。
中西交融,空间叙事
由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何镜堂设计的场馆,以流畅曲线与火焰式门亭,诠释岭南画派“兼容并蓄”的精神。三层空间错落有致,中庭穹顶受高迪艺术启发,通过装置、影像与文字的多元融合,构建出富有纵深感的学术场域。
两馆合并,焕新启航
2. 南越王博物院:千年王陵今何在,一馆阅尽岭南史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南越王博物院如一部立体史书,静静诉说着岭南大地的过往。博物馆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而成,分设王墓、王宫两大展区。从1983年南越王墓惊世发掘,到2021年两馆整合,这里已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地下宫殿,金玉辉煌
位于解放北路的王墓展区,以南越文王墓为核心。步入半圆筒形现代建筑,覆斗形墓室映入眼帘。“文帝行玺”金印、丝缕玉衣等国宝级文物,见证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璀璨文明。

时光叠压,园林遗韵
中山四路的王宫展区,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魂。12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叠压,石构水池、曲流石渠等遗迹,生动再现了南越国的宫廷园林风貌,令人叹服于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此次广州考察,我们在艺术革新与历史沉淀中穿梭,感受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气魄。明日,我们将继续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探寻更多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