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2022级、2023级艺术史论专业学生 河西走廊沿线考察纪要(一)

发布日期:2025-05-23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2022级、2023级艺术史论专业学生

河西走廊沿线考察纪要(一)

5月7日下午4时,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2022级、2023级艺术史论专业学生在苟爱萍老师、刘尚才老师带领下,前往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进行实地考察。鸣沙山因沙鸣如雷得名,月牙泉形似新月,兼具自然与人文之美。此行旨在探究鸣沙山、月牙泉的生态保护机制与人文价值。


5月8日上午,考察团队来到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始凿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千年营造,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及2400余尊彩塑,是佛教艺术与丝路文明交融的瑰宝。次考察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莫高窟建筑、雕塑、壁画的审美流变历程与历史发展脉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考察师生合影

096窟初唐时期开凿,佛像采用“石胎泥塑”工艺,仪态庄严,窟内空间设计强化宗教神圣感。该窟与武则天宣扬弥勒信仰的政治背景密切相关。244窟隋末唐初开凿,以三世佛彩塑为核心。覆斗形窟顶与马蹄形佛坛布局紧凑,11身彩塑比例协调。335窟初唐代表洞窟,覆斗顶结构。

弥勒佛坐像(图片来源于敦煌研究院官网

 244窟全貌(图片来源于敦煌研究院官网)


335窟部分壁画(图片来源于敦煌研究院官网)

5月8日下午3时,考察团队来到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并称“姊妹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行旨在系统探索西千佛洞与莫高窟的关联性,思索其在丝路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5月9日上午,考察团队来到敦煌博物馆。馆内设6个展厅,常设展览《华戎交汇的都市——敦煌历史与丝绸之路文物陈列》,展出文物涵盖新石器至明清时期。展览设计兼顾艺术性与学术性,通过文物、图文与场景还原,凸显敦煌作为丝路枢纽的“华戎交汇”特质。

师生合影

牵驼花砖 敦煌市博物馆藏 自摄

天马砖 唐代 敦煌市博物馆藏 自摄

历书简册 汉代 敦煌博物馆藏 自摄

5月9日下午,考察团队来到榆林窟。榆林窟(万佛峡)位于甘肃瓜州县榆林河峡谷,现存唐至清洞窟43个,彩塑270余身,壁画5000余平方米,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实地考察与现场调研,学生们对中国美术史上的作品,有了更深刻、更鲜活、更具体的认识与理解。在整个文化考察过程中,大家深刻意识到,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