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文化传承”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陕西宝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发布日期:2025-02-24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文化传承”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陕西宝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唯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只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鼓励党员广泛参与文化交流,成为文化自信的有力传播者和坚定践行者。12月20日,美术史论系党总支开展“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9月份甘肃、陕西考察纪实”的专题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陕西宝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4年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根脉所系。2024年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从关中到陇原,总书记的足迹循渭河、跨两省,目光投向中华文明历史深处、根脉所系。

 

一、 考察行程

这次考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展的首次国内考察。研究生党员苏子晴带领大家简单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的考察行程,并对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甘肃天水伏羲庙、天水麦积山石窟三个考察目的地进行逐一解读,带大家深入学习此次考察背后传递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研究生党员苏子晴领学此次考察意义

1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珍藏大量十分珍贵的出土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镇院之宝”何尊静立。这件古朴典雅、饱经沧桑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内刻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何尊上“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不仅仅是地理概念的标注,更逐渐成为中华文明日新月异的见证。

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心“完整展现夏朝历史”,到考察“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再到这次周秦故地之行,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探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

2.天水伏羲庙

天水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天水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公祭伏羲大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远古先民的筚路蓝缕,孳乳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样貌;对始祖的远眺想象,凝结为所有华夏儿女的血缘根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伏羲庙考察

3.天水麦积山石窟

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麦积山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既受到来自西域的影响,同时被中原及南方地区文化所滋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风格。漫步其间,胡风汉韵交相辉映:从早期犍陀罗风格,到北朝后期的秀骨清像、隋唐的雍容华贵、两宋的严谨矜持,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碰撞、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与莫高窟同属敦煌研究院管理。5年前,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曾谈起“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这次在麦积山石窟,总书记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4.考察意义与影响

1.强化文化传承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多次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递出党中央对文化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对文化传承的意识。

2.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和陕西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珍贵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4.增进民族团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展现出的对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将引领社会形成尊重历史、珍视文化、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进而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美术史论系学生党支部集体学习此次考察的文化内涵

二、心得体会

本次党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9月份在甘肃、陕西的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去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何尊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庙见证了伏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麦积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宝库,见证了中国与其他文明间的文化交流。做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树立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

——学生党员尹珂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纪实,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书记的考察强调了文化自信,展示了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和关怀。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首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血脉,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我们应了解、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其次,文化遗产保护紧迫,由于文化遗产不可再生,需加大保护力度,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科学保护和修复。再者,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化产业能转化文化资源为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应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总书记的考察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诠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肩负民族复兴大任,以总书记为榜样,投身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生党员宋茹茹

三、结语

这次甘陕之行,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到伏羲庙、麦积山石窟,总书记一路走来,触摸悠远的中华文脉。目光所及之处,文明瑰宝熠熠生辉。总书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透过这趟含意隽永的“文化之旅”,人们当可更深感悟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说的这句话:“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作为美术史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树立保护好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文物所蕴涵的价值,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