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 ‖ “新中国美术75年:从革命现实主义到当代艺术”主题团课开讲啦!
0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美术作为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地记录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美术从革命现实主义一路走来,不断发展演变,如今已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光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堂主题团课,探寻新中国美术75年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02.团课内容
学习目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精神状态以及国家的发展需求。学习新中国美术75年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艺术与时代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美术的嬗变,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当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同时,这也能激发大家的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同学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发言
团总支副书记吴思诺同学就本次团课宣讲致开场词,并由22级美术学班团支书于三木同学为大家进行接下来的讲解,带领同学们一同回望这75年来中国美术的历史征程。
团总支副书记 吴思诺
内容宣讲
于三木同学按照时间顺序,先是给同学们梳理了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一世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当代艺术的新中国美术。
1
1949年新中国诞生,画家蓝天野、王式廓在天安门广场写生为《开国大典》奠定基础。
2
建国初期三十年是中国美术奠基期,各地建立专业美术院校。西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建立,以及画家的南下支援,推动了美术教育体系建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下,关紫兰《江山如此多娇》开创新中国山水画先河,“工农兵美术”蓬勃发展,古元版画成为经典,徐悲鸿《九方皋》等作品成为里程碑。
3
改革开放后,“伤痕美术”兴起。罗中立《父亲》引轰动;1979年“星星美展”破束缚。八十年代“85新潮”推动艺术观念革新,众多艺术家探索。九十年代市场机制引入,新艺术形式涌现,各大艺术家的作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4
二十一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百花齐放。艺术家们与社会现实对话,利用数字技术带来新可能,国际影响力提升。
在宣讲的最后,于三木同学指出:“如何让中国声音更好地融入世界艺术的交响,如何让艺术真正走进人民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现场照片
03.结语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传承和弘扬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创新精神。新中国美术75年的历程告诉我们,艺术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与人民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扎根生活,汲取灵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风貌的优秀作品。让我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国美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