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三下乡||非遗无界,薪火相传—史论系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考察 非遗无界,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24-10-3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史论·三下乡||非遗无界,薪火相传—史论系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考察

非遗无界,薪火相传

史论系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考察

启程时刻

出征仪式

经过选题、申报到正式立项,美术史论系2024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于7月5日下午5点正式启程。在陶沙、李惠子及杨洁老师的带队下,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七人来到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调研和考察,希望通过面对面与多彩的非遗文化接触,切身体验非遗技艺,探究如何将非遗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创新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为非遗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馆内介绍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下简称"非遗馆")是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陈列厅基础上逐步发展建成的,于2012年5月加挂牌子,2016年经提升改造,于国庆前夕对公众开放,是西北地区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非遗馆遵循"展示内容真实、完整"以及"活态传承,重在落实"的策展理念,围绕西安市为主的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布展。展陈内容主要依据非遗名录的类别分展厅,同时以关中特色非遗项目组群进行辐射,引领参观者融入当地民俗风情,了解西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西安的民俗生活。

非遗文化介绍

老腔皮影






 

老腔皮影

老腔皮影是流传于陕西关中华阴一带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之一。俗称老腔影子,发源于八百里秦川东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双泉村。其唱腔特点是粗犷豪迈、雄浑奔放、高亢激越。老腔皮影戏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2006年2月,华阴老腔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一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和时间,大都是在传统节日期间或集市庙会、农家的红白喜事时应邀演出。老腔皮影戏的剧目以古代军事题材和神话传说居多,据说有二百多个,其中以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唐宋时期的剧目占的比例较大,常演的剧目有《临潼斗宝》、《神亭岭》等。另外还有反映当地传统民间生活趣事和纯武打的剧目。








队员考察学习

非遗剪纸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非遗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剪刀和纸张力工具,通过巧妙地剪裁和折叠,创造出形象逼眞、寓意深远的图案。剪纸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巧,被誉“纸上的艺术品”。






 




   


剪纸作品—樊晓梅

周至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用途广泛,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剪纸艺术古时称“剪彩”,除夕之夜用剪纸装点房屋叫做“装新”。周至剪纸艺术深入到千家万户,盛行的地区主要有终南镇、楼观镇等,特别是终南镇豆村民间剪纸能手众多,剪纸艺术活动异常活跃,祖孙相传,母女相传,女儿出嫁时作为嫁妆,被男方家人争相传看,识其家传手艺,估摸女孩是否心灵手巧。周至民间剪纸中戏曲题材的剪纸更称的上是剪品中一绝。      





 


周至剪纸(点彩剪纸)--路晓春

绣花底样是妇女将剪纸转换成刺绣的一种手段,刺绣的范围有多广,剪纸的范围就有多广,由此绣样剪纸应运而生。它既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雷氏绣样剪纸是先在白纸上画出纹样,再剪出纹样贴于布上,用于刺绣。      





 




   


西安剪纸(雷氏绣样剪纸)--雷俊

陕西泥塑

泥塑,俗称“泥人”,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制成的民间艺术品。

关中泥塑造型夸张写意,题材内容都是当地风土民情为主,散发着浓郁的乡士气息。







  所有作品展现的都是农民的生活,有细节,有内容。年轻人己无法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过去的许多生活场景都消失了,比如古老的七十二行,比如社火,看大戏,八大怪,老腔,夏收用钐子割麦,捞桶匠,敲猪匠,背河夫,弹花匠等等。每件作品,既可单个成型,也可组合成套,具有灵活多样。这些形色各异、动静相宜的人物形象泥塑,生动地再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腻宏大场面,蕴含着独特的关中文化底蕴和泥塑艺术的魅力,成为了生动而立体的民俗教科书。  







 



 关中泥塑  


队员考察学习


考察感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考察瞬间

刘腾腾

通过实地调研学习,我近距离观察到众多陕西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珍贵实物,感受到陕西非遗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希望能在即将开展的非遗课程中将非遗手工制作与陕西民俗特色相结合,深度链接民俗工艺与陕西地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陕西省独特的风土魅力。

盛文馨

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遗产令我一饱眼福,其中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令我印象深刻。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为传承而努力的手工艺者,剪纸文化才能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使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我更加认识到,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们。

王美琪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一次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的难得机会。通过参观,我深刻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结语

通过这次非遗博物馆之旅,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每一项非遗技艺、每一部传统戏剧、每一幅民间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世代匠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此次考察也为我们往后几天的非遗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指向和丰富的素材,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非遗资源,为学生们呈现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非遗文化课堂。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