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以思觅友 问道求学——“学长学姐小讲坛”学术分享交流活动第四期

发布日期:2024-10-3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史论||以思觅友 问道求学——“学长学姐小讲坛”学术分享交流活动第四期

6月21日晚,美术史论系“学长学姐小讲坛”学术分享交流活动第四期于2号教学楼2303教室顺利开展,分享人为2023级丝绸之路美术史专业研究生王春兰。本次活动旨在以思觅友、问道求学,碰撞思维、激发灵感,通过学友之间交流、分享、思考、讨论自身学术所得,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一同坚定探寻学术真理的决心与力量。

分享人介绍

分享人:王春兰

2023级美术史论系

丝绸之路美术史专业研究生

导师:李青老师

分享题目

《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以西部墓室壁画为例》

分享内容

王春兰同学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的命名与界定、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遗存面貌与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艺术特征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分享。

一 丝绸之路的命名与界定

命名:虽然丝绸之路这条贸易之道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商贸之外还承担了政治、军事和民族等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乃至南北方文化交流的历史重担。但是丝绸之路正式的名称出现在19世纪晚期,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把两汉时期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赫尔曼在其著作《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沿用此名,并将丝绸之路的终点延伸至小亚细亚。

界定:丝绸之路可以从时间维度与地域维度两方面进行界定。时间维度以公元前13世纪开始,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全线贯通”。而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形成于秦汉之际、公元前200年左右;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出现时间大致与南海航线相同,元代开始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中将丝绸之路的地域界定为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传统的丝绸之路分为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绿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以及经过东南亚、印度,达到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路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干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条路线,其中陆上丝绸之路分为了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北方陆上丝绸之路指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2000多年前,从今四川成都经云南、中南半岛、印度、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而海上丝绸之路分为经由日本诸岛的东海航线与经由印度洋的南海航线。

二 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遗存面貌

在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遗存面貌方面,王春兰同学从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两大板块进行了讲述。河西走廊中包括甘肃、宁夏及青海的墓室壁画遗存,西域地区主要以新疆的墓室壁画遗存为主。

甘肃:甘肃墓室壁画遗存的地域分布特点为数量多,风格明显,以画像砖为多,主要分布在河西及陇东。河西地区,指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武威等地,位于黄河以西,因此自古称为河西。甘肃墓室壁画遗存的阶段分布呈现出年代分布不均衡的特点,集中分布在魏晋南北朝与宋辽西夏金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遗存数量占总数的75%。甘肃墓室壁画遗存的形制类型可以分为墓室形制与壁画形制两大类,其中墓室形制有多室墓、单室墓,壁画形制有画像砖、彩绘壁画及砖雕。甘肃墓室壁画遗存的壁画题材类型分为现实生活类、历史人物故事类、宗教思想类与装饰纹样四种类型。

宁夏:墓室壁画集中分布于固原地区,共有8座。固原之外的吴忠市、银川市、盐池县也各发现2座墓室壁画遗存,分别有北朝、隋唐、西夏三个时期的墓室壁画遗存。北朝时期4座,隋唐时期8座,及西夏时期2座。壁画形制类型有彩绘壁画、石刻、画像石及漆棺画。宁夏墓室壁画的特点为粟特人墓葬活动突出。宁夏固原是粟特人流寓中国的主要集中地,其壁画题材分别体现了粟特人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宗教信仰与装饰纹样。

青海:青海墓室壁画郭里木吐蕃棺板画是目前唯一出土的吐蕃时期的图像,对研究吐蕃文化及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对应背景材料极少,墓主人族属和身份以及彩绘棺板图像内容和顺序的解读上存在争议。其壁画题材为现实生活类与宗教信仰类。

新疆:新疆地区是汉唐时期的西域,东汉后期出现墓室壁画,晚至五代时期,时间跨度约900年。目前壁画遗存数量约40座,主要集中在吐鲁番和楼兰古城地区。墓室壁画形制中有彩绘壁画、绢画、纸画、棺木画、砖雕,其中棺木画、绢画、纸画都是其他地区少见的类型。其中唐代时期的墓葬壁画表现为数量大、规模大的特点,主要见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集中在盛唐和中唐时期,晚唐时期的壁画墓仅有2座。新疆墓室壁画的题材类型为现实生活类、宗教信仰类与历史故事类。







   三 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艺术特征  


丝绸之路西部墓室壁画的艺术特征表现出了地域间的差别,其中河西走廊地区以宗教文化与地域叙事为主要特征,西域地区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边疆地区特征与独特的图像形式和题材。

河西走廊地区的墓室壁画有突出的宗教文化特征与地域叙事特征,宗教特征表现为墓主人的重生要求。河西地区的墓葬中,神灵气息不及中原地区,是墓主人对世俗生活的要求提高而带来的特别属性。地域叙事特征表现为墓主人的享乐生活与文化交流的题材,其中重生图像是主体。河西地区的宗教图像,学术界涉及最多的是佛教传播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以及本土化对我国传统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道教的初期发展也得到佛教的帮助,但是重生信仰对佛教的接受是有限的。壁画墓以墓主人的彼岸生活描述为主,说明重生信仰有独立的发展轨迹,及对本土宗教发展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西域地区的墓室壁画特征为边疆地区特征与独特的图像形式、题材。从西域壁画墓的考古成果来看,中原地区的影响很大。高昌时期到西周时期的墓葬形制均受到中原的影响,这里的唐代墓葬结构保留了北朝的风格。西域族群墓集中在吐鲁番地区,年代可以分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中期至初唐及盛唐至中唐三个时期,壁画墓在这三个时期都有,但唐代最为突出,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著名的屏风图和伏羲女娲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西域地区的壁画墓,从形式上来看屏风图和绢画显得非常突出,这是其他地区壁画墓中少见的图像形式。以木框连屏人物绢画和伏羲女娲天象绢麻画代替壁画的做法未见于内地,是吐鲁番地区墓葬的一个特殊现象。独特的图像题材,比如阿斯塔那188号张公夫妇墓出土的木框八扇联屏绢画《牧马图》与《伏羲女娲图》等,均体现了具有地域性的独特图像。      





总结

本次“学长学姐小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基于王春兰同学以往的学习与思考,向大家讲述了丝路文化的一部分,使我们对丝绸之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通过王春兰同学的分享,可以使同学们从中汲取学术养分,共同进步。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