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细品书香 以文会友——美术史论系读书分享第八期

发布日期:2024-10-3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史论||细品书香 以文会友——美术史论系读书分享第八期


















分享人:苏子晴

西安美术学院 2023级研究生 

美术史论系西方美术史研究方向

《现代艺术1851-1929》

读书心得

苏子晴

作者:理查德·布雷特尔

概述:本书是牛津艺术史系列丛书的第五卷,作者为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理查德·布雷特尔,曾任教于德克萨斯、耶鲁、哈佛大学等。本书记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演进下的西方艺术发生剧变的这段重要时期,权威性地总结了现代艺术勃兴期间的文化、经济和历史状况。作者着重考查了现代艺术产生的条件、艺术家的回应,图像的发展,颇有创见地讨论了莫奈、毕加索、达利等人的艺术成就,并且将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国际主义和博物馆等问题结合起来探讨,同时围绕再现、观看、想象、感觉和性等方面叙述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19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召开拉开了由欧洲蔓延至全球的现代艺术浪潮的帷幕。192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主义得到官方认可,此间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先印象主义、综合主义、纳比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书中对现代艺术形成的条件做了梳理。首先由于城市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经济的力量在塑造文明时发挥了远胜于先前宗教和政府在文明形成中的作用,资本的扩张是现代艺术的传奇,现代艺术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其次,艺术博物馆、石板印刷术、摄影的出现深刻改变了艺术史的进程。艺术家们对艺术博物馆的频繁访问以及博物馆与艺术学校在欧美城市的兴起,促使现代艺术家们艺术价值观的成型。最后,原作、复制品的大面积普及是再现艺术现代化的主要条件之一,任何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去学习研究再现艺术。艺术家们对此也做出了回应,他们选择独特的观看视角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现代艺术中,观看者与被观看物同样重要,观看和感知本身也成为了艺术的主题。例如马奈的《阳台》,画中的主题正是那个时代的城市视觉文化,他的绘画将观众放在被画中人注视的位置,标志着他独特的现代主义,表达了观看者只是暂时的,作品是永恒的这一理念。同时,艺术家们经常选择那些从未被描述过的视觉世界作为题材,例如显微镜、X射线、运动摄影、望远镜等。这些事物正是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带给现代艺术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达。也许正是摄影术的影响,从库尔贝到毕加索,画家们开拓了一种色彩解放的绘画风格,其绘画本身的空间和材料本质,对于绘画艺术的含义至关重要。画家们通过对颜料油彩的拜物式迷恋创造出了调色刀绘画,这是艺术家、题材和材料之间特有的创造性相互作用的过程。

性与人体、社会阶级和社会意识、反图像学:无主题艺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现代艺术内容分析的四个基本领域。关于性与人体,由于现代是一个过于世俗化的年代,宗教已经被置于次要地位,在缺少宗教和社会等级的情况下,艺术家们被迫去寻找一些能吸引眼球的主题,其中性别和两性之间的斗争成为主要表达对象。作者引用了著名女性主义艺术史家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和诺克林(Linda Nochlin)的观点,但其阐述视点却超越了性别论,指出现代艺术的注意力聚焦的是人体本身。关于社会阶级和社会意识,现代艺术中的很多艺术作品都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现代文明是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产物,城市工人阶级和传统的农民关系是复杂难析的,不同阶级间的紧张关系都通过现代艺术记录了下来。本书显示出“艺术社会史”视角,注重考察现代艺术产生的历史环境——经济、政治和技术的飞速变革,强调资本主义发展与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现代艺术:1851-1929》在后记中告诉我们,正是市场经济全球性扩张、城市景观和生活的现代性、世界化的文化交流,定义了现代艺术自身的价值,“只有拥有了这些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