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考察‖“丝路余韵相州风”——2023级艺术史论班安阳市博物馆麹庆墓出土文物展考察纪要
一 展览概况
星河不旦,岁月徒春。
晨鸡不旦,陇树恒秋。
这两句充满了诗意与哀愁的诗,概括了麹庆及其夫人的一生,同时也被作为安阳市博物馆——“麹庆墓出土文物展”引言中的一部分。
而麹庆是何人呢?依托于安阳市考古研究院2020年于安阳市樾⻰台⼩区 M1发掘的麹庆墓,由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可知:墓主人麴庆祖籍陇西,生于北魏洛阳,卒于隋代相州(今安阳)。他是西域高昌国主麴嘉的孙子,高昌国原称高昌壁,是古时西域的交通枢纽之一,当时臣服于北魏。麹庆出生时,父亲在北魏都城洛阳任职,后来他也在留此任职,并在中原度过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的更迭,目睹了相州的繁华,人生阅历丰富精彩。
图一 麹庆墓墓志铭 隋
在展览理念上,该展特别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通过麴庆讲述自己的生平经历,反映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仿佛和他一起经历了王朝更迭、时代变迁。北朝至隋代,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不断的时代,为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展览分为“我的故土、我的生平、我的归处”三部分,共展出麴庆墓出土的石器、相州带釉瓷器、素烧瓷器等文物64件/套(278件)。其中素烧瓷器类型包括素烧瓷模型、素烧瓷俑、素烧瓷镇墓兽等;瓷俑具体形象包括胡人俑、伎乐俑、武士俑、骑马俑等,塑造生动、表情丰富,直观地反映了隋代人物的衣冠服饰及特点;相州窑带釉瓷器种类较多、制作精巧,显示出安阳相州窑高超的瓷器烧制水平,为研究相州窑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麴庆墓的发现,表明了安阳地区是古时丝绸之路的重要都会之一,体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图二 麹庆墓出土文物展展厅
图三 素烧侍从俑 隋
二 重点文物介绍
麹庆墓中出土最为精美的器物,当属围屏石棺床。
图四 围屏石棺床 隋
麴庆墓出土石棺床由床踏、床座、床面石板及围屏等组成。各部分均雕刻有图案,并施以彩绘和贴金,涂有红、绿、粉、黑等色彩,但脱落较为严重。
在形制方面,床踏为3块青石嵌入棺床之下。床座为长方形,由前挡,后挡和东西侧挡组合而成,其中前挡与后挡各有壸门2处,围屏共计7块,皆由汉白玉制作。其分布为背部一大独板,东西各3块小板,围住3面。此外棺床床沿四角设有铁环,方便插入木棍等支撑物来搭起帷帐。
在装饰图案方面,床踏部分刻有团莲纹和忍冬纹。棺床前挡表面除靠近挡板最下方的一个窄条区域没有雕刻图案外,其余部位满饰浅浮雕图案,并施彩绘。整个前挡的装饰由两端的二神王、二壸门、壸门上方的二组伎乐,以及处于二壸门和二组伎乐之间的火坛组成,以连珠纹带作为区隔,两壸门内为透雕装饰;棺床后挡呈三床足的造型,图案采用的是剔地线刻的技法;棺床2个侧挡表面图案为剔地线刻制作,装饰图案以莲花、莲枝、莲瓣和宝珠为主。
而棺床的三面围屏正面均刻人物故事图。两侧各3块屏,每屏有一幅图像,背屏上则等距离分布6幅,图像内容包括行孝、守孝、出行、宴饮、升仙等,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围屏图案人物刻画生动形象,线条娴熟流畅,具有浓厚的祆教和早期佛教风格,兼有一些基督教因素。
石棺床所刻图案虽然有浓厚的异域宗教风格,但侧面和反面的图案主体已具有浓厚汉文化因素,7块围屏所刻图案,如服饰、建筑、典故等都已是汉文化风格,体现了东西交融的特色。若想探究其汉化的缘由,需追溯到汉魏。在汉魏时期,朝廷在高昌国设立屯戍,因此不断有士卒,刑徒和他们的家眷西迁至此,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处一地,这些汉人将中原文化带到了高昌,加之麹庆自小于中原生活,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才造就了其墓中汉化明显,东西交融的风格。
三 结语
麹庆墓中出土的珍品,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技艺,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开放风气。古丝绸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到如今也依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