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考察‖2022级艺术设计学 DAY3
考察第三日
上延宵客,下绝器浮!
1、悬空寺
日照洒金,立于峭壁山岩的空中楼阁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悬空寺。
站在山脚下,仰望抬头的我们一览无余的看见了这山谷中的奇迹,令我们所有人不禁发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慨。
事实上,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第二次游历山西,来到浑源县见到了悬空寺。被其雄伟巧妙以震撼,但由于一时想不起用什么诗句来形容,便在瓷峡东崖上挥笔写下“壮观”二字。写罢意犹未尽,又在“壮”字上重重加了一点,意为悬空寺比“壮观”多一点。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正值北魏王朝鼎盛之时,悬空寺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也融合了佛、道、儒三教的文化精髓。在历史上,悬空寺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建筑特色
悬空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悬空寺建造在悬崖峭壁上,整个建筑群与山体完美融合,仿佛凌空而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悬:悬空寺的建筑主体由木结构支撑,嵌入山体内部,形成一种“悬空”的效果。寺庙悬挂在距地面约50至60米高的悬崖上,仅靠十几根嵌入岩壁的木柱和梁架支撑,整个建筑结构轻巧而坚固。
巧:悬空寺的布局精巧,充分利用了峭壁的自然状态,将寺庙各部分建筑巧妙地布置在立体的空间中。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峭壁间;近看则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空寺采用了“空中架构”的设计,将主要承重部位设在岩石中,通过精确的力学计算和施工技术,使得寺庙能够稳固地悬挂在悬崖之上。这种设计不仅利用了自然环境,还避免了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堪称古代建筑工程的杰作。
悬空寺共有大小楼阁殿宇40余间,包括大雄宝殿、三圣殿、伽蓝殿、纯阳宫、三官殿、雷音殿、三教殿、四佛殿等多个部分。这些殿阁的分布既对称又富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各建筑物之间通过回廊、栈道连接,形成了一条条空中走廊,构成了一座巧夺天工的空中建筑群。
风格特点
巧妙融合自然:
悬空寺巧妙地利用了翠屏峰的峭壁地形,将建筑主体嵌入山体之中,仿佛与山体融为一体。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还赋予了它独特的自然美感。
独特的木质结构:
悬空寺的主体结构主要由木材构成,木柱、木梁和木椽等构件经过精细加工和组装,形成了稳固而轻盈的建筑体系。这种木质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还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韵味和质感。
精湛的建筑技艺:
悬空寺的建筑技艺精湛绝伦,体现在其精细的雕刻、巧妙的构造和独特的布局上。寺庙内的佛像、壁画和装饰物等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独特的空间布局:
悬空寺的空间布局独具匠心,各殿阁之间通过回廊、栈道等建筑元素巧妙连接,形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空中走廊。这种布局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还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游览体验。
色彩与装饰的和谐统一:
悬空寺的色彩和装饰风格和谐统一,以红、黄、蓝等鲜艳色彩为主,与周围的山体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寺庙内的壁画、雕刻和彩绘等装饰物则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丰富多样的图案,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宗教文化
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寺庙内供奉着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老子和儒教的孔子等神像,三者同处一室,和谐共存。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悬空寺自建成以来,便成为了佛教和道教信徒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寺庙都会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如诵经祈福、法会讲经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信徒们表达信仰的方式,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和参与。
2、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
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由辽兴宗在其出身应州的皇后萧氏倡导下同意修建,尔后由田和尚奉敕募建,后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纯木结构楼阁式古塔,从外观上来看其为五层六檐,实际上塔分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2011年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测木塔高度为65.84米,矗立在一个四米的台阶之上,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总重量(不包括两层塔基)7400多吨,所有木构件消耗木材3700多立方米。
木塔的建筑结构极具特色:
- 整体结构:继承和发展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由纯木打造而成,广泛采用斗拱结构,无钉无铆。全塔共用斗栱54种,每个斗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斗栱博物馆”之名。其外观只有5层,但内部可细分为9层,明层供拜访者瞻礼,暗层满布斜撑且不供人员活动。明层梁架抵抗侧向风力和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弱,而暗层整体性很强,像一个厚重箱体。
- 框架结构:柱子之间以及柱子与梁枋之间的连接是搭接关系,只能传递重力与摩擦力,这种结构在面对侧向风时有一定自恢复能力,在抵抗地震荷载时,柱脚和柱头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变形滑移产生隔震效果。此外,木塔佛殿层外槽柱间配置有带斜撑的夹泥墙,可形成第二道抗侧力防线,防止破坏性的局部倾斜发生。
- 斗栱结构:斗栱种类丰富,有的起装饰作用,有的起结构作用,能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八边形中空结构层。斗栱中间形成的弹性缓冲层可有效抗御地震力。
应县木塔内有彩色塑像34尊,现存壁画约304.65平方米。发掘并修复的辽代文物共160件,包括佛经刻经、佛教七珍等,其中两枚佛牙舍利是重要文物。
该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它是世界已知范围内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在近千年的历史中,经受了雷火、风雨、地震、兵隳等各类天灾人祸。其中民国时期受到的损坏较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保护修缮工作一直持续,但目前塔身仍存在倾斜现象,最佳修缮方案仍在研究之中。
它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的比萨斜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智慧,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