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史论‖花开河洛之地,通天人宗室庙宇—西安美院艺术史论专业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考察纪要

发布日期:2024-10-29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史论‖花开河洛之地,通天人宗室庙宇—西安美院艺术史论专业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考察纪要

花开河洛之地,通天人宗室庙宇

10月10日,早上8点许,由周俊玲、陈磊两位老师带领艺术史论专业2022级艺术史论班、2023级艺术史论班及博士研究生共计64人从酒店出发,经过约二十分钟的车程,到达今日上午考察目的地:洛阳博物馆(图1),下午行程安排至洛阳古墓博物馆。

(图1 洛阳博物馆师生合影)

01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走进洛博,首先是基本陈列馆“河洛文明”,其中展陈了洛阳地区原始时期到北宋时期的展品,上至二楼,“珍宝展” “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等专题陈列令人流连忘返。

洛阳博物馆(图2)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以非对称的空间结构为支撑,借鉴园林手法在方形流线的转折位置设置庭院和采光天井,使空间布局达成动态的均衡。

(图2  洛阳博物馆外立面)

基本陈列——河洛文明

来到基本陈列馆,可以从时期上,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陈列以洛阳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本,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史迹、重要历史人物、科技发明等。无论是史前文明的猛犸象,新旧时期时期的彩纹陶罐,还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均证明了洛阳作为河洛文化的核心,而在华夏文明早期形成和发展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珍宝展——洛阳文物

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兹建都,赓续1500余载。文道昌盛,物华天宝,地上地下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宝藏。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凝聚着古老东方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姿的历史记忆,折射着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为展示瑰宝风采,洛博从洛阳庋藏的数十万件文物中撷取一批珍品,举办《洛阳文物珍宝展》。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仿佛是时间的信使,诉说着古老洛阳的故事,让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千年的繁华,而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领略到了千年帝都的韵味与风采。

石刻展——石刻艺术

洛阳石刻造像时代从东汉、北魏,迄唐宋明清而不辍。造像题材有石刻雕像、佛教造像、造像碑、装饰纹样和神话故事等。在考察中可以看到洛阳地区造像多用青石、汉白玉石和砂岩石雕凿,突出表现人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他们或神态夸张,或清奇丰腴,或线条遒劲。虽风格各异,但比例协调,气韵生动。这个展览馆藏则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筑及其它石刻三个单元。我们也是集中对于感兴趣的宗教石刻进行考察,在老师的讲述下也是对北朝时期造像和唐初、唐中期造像进行了对比。

文物展陈

白玉杯

珍宝馆展陈的这件镇馆之宝——白玉杯(图3),称得上是该时代难得的玉器珍品,由和田玉材雕琢而成,杯身抛光极好,玉质莹润细腻,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是该时期艺术水平极高的玉器珍品,杯身上没加以任何纹饰。君子温润如玉也莫过如此。

(图3  白玉杯 曹魏)

泥塑佛面像

泥塑佛面(图4)仅存双颊、下颚、鼻、口以及双眼的下眼角部分,是永宁寺塔基出土的数百件佛教造像中,所发掘的最大佛像的残件。这件泥塑佛面像清癯秀美,温和可亲,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尘世温和慈祥的亲切感,佛像面部丰腴,鼻梁挺直,嘴角微微上翘,虽为几块粘对而成,但其雍容华贵、气宇轩昂的神情至今光彩照人。佛的慈祥、仁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4  泥塑佛面像 北魏)

在洛阳博物馆中我们感受到了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河洛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内核。走进洛阳博物馆的历史陈列,犹如跋涉于历史的长河。石器时代的粗砺、青铜时代的庄严、铁器时代的辉煌,处处体现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创造力。这种取之不竭的历史智慧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根基。

02洛阳古墓博物馆

下午,我们来到了洛阳古墓博物馆(图5)。其占地面积有130余亩,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是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主体部分为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整个地面建筑之间广植花草树木,颇有园林之风。

(图5 洛阳古墓博物馆)

博物馆自1987年建成开放,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日墓”之说。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博物馆就在此建立,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又是中国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其场馆分为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这里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约有600余件。墓葬形制的整体展出,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视角去了解墓室建筑、出土文物、墓室壁画、砖雕艺术和文物所在的空间环境。

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

博物馆进门后就是第一部分——葬制大观(图6)。其包括了墓葬源起和形式、历代墓葬所见的社会结构、洛阳出土墓志集粹等。其从制度性的丧葬礼仪、墓圹等级和明器制度等到形式展现的墓室建筑、壁画、雕塑、随葬品等,它们都以物化的形式集中于墓葬之中,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丧葬制度,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这里既以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历代墓葬文化发展演变历史,又呈现了洛阳地区发现的上自两汉,下迄宋金的25座典型墓葬,使我们可以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又可以跨越时空,去探究逝去社会的制度典章、体味主人曾经的思维学养、品评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感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图6 丧葬大观的科普节选)

壁画馆——彼岸丹青

洛阳作为一座全国闻名的文物大市,文物工作者多年来对大量古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许多珍贵的墓葬壁画。《古墓丹青精粹展》(图7)位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北部河南古代壁画馆内,壁画馆2011年11月建成开放。

其展出壁画的朝代跨越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个朝代,15座壁画墓。壁画题材内容丰富,人物色彩艳丽,花鸟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状况。这些壁画涉及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壁画墓的墓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这些壁画形象清晰、细腻,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堪称一部用图像写就的中国历史,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课本上所感受不到的历史真迹与文化内涵。

(图7 壁画馆入口)

历代墓葬区———此岸彼岸

历代典型墓葬展区位于馆东部,是一组仿汉代建筑群。整个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建筑又分为前后两半部分。地下部分平面“口”字形,四角建两汉、魏晋、唐宋、综合等四座大厅,按时代顺序陈列历代出土珍贵文物。25个墓葬总计陈列文物597件,诸如两汉、魏晋、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三彩,特别是西晋、北魏和唐宋的墓志,更是研究书法和补史证史的珍贵资料。

(图8 墓葬区)

丰富多彩的墓室壁画,构成洛阳古墓博物馆的鲜明特点。壁画内容多为升仙、打鬼、四神、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天象图和墓主人生活场面。在绘画技巧上,继承并发展了战国以来的绘画、彩绘艺术,对后来的绘画、石刻画像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洞室墓的发展及砖石建筑材料的使用,又为壁画的出现提供发展空间。汉墓壁画布局大致分为天上和人间两大主题,墓室顶部及上部多用来表现日月星辰、伏羲女娲、羽人神兽等各种天上形象,下部则表现车马出行、狩猎、宴饮、乐舞百戏等人间生活场景。从壁画题材看,西汉中晚期壁画墓中,神仙和辟邪的题材占很大比例,而东汉中晚期壁画墓中,宣扬墓主仕途及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占据突出位置。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考察中,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感受到了历史的脉搏和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