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2022级艺术设计学DAY1·山西大同
考察第一日
中国古都,世界大同—时间是如此偏爱这片土地,在这里留下许多走过的痕迹。
怀着憧憬与期待,在经历了近八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山西大同。夜幕已悄然降临,古城墙在夜色中巍峨屹立,灯火如点点繁星,将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巧妙融合。走在路上,每一步都踏着千年的回响,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在耳边轻轻呢喃。走在街巷,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是如此热情好客,笑容可掬。地道的刀削面、香软的炸油糕,酸甜的陈醋可乐……独特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大同的美还在哪里?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去探索了。
壹·大同市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记忆的容器,记录着城市的过往,也紧紧衔接着现在和未来。晨间,我们便驱车前往了大同市博物馆——探寻大同历史文化的必到之处。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市内平城区太和路506号,馆藏17万余件珍贵文物。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经线,文物分类为纬线,年代跨度由石器时代至近代。虽然只是一座地级市的博物馆,但大同市博物馆的级别却很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内设有一个系列展厅、四个专题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常设展览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开辟“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两个专题展览。
第一展厅
我欲乘风归去,
(陶联枝灯 大同市大同市阳高县安家宅东汉墓出土)
连枝灯是一种古代油灯,以铜质、陶质最常见,常高一米左右。连枝灯在战国时出现,到汉代极为盛行,以铜质、陶质最常见。铜质连枝灯的形体多较高大,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少则三个,多则依次递增,一般为豪门大户的照明用具。
第二展厅
(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
位于第二展厅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是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屏风共计五块,前后两面皆有图画。其上朱漆提地,线描勾勒人物,墨书榜题。画面内容延续汉代以来帝土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
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部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另外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
(北魏玻璃器皿)
根据考古资料记载,在大月氏将玻璃制造技术传入北魏以后,中土就可以用玻璃吹制技术吹制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玻璃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汉代常见的铅钡玻璃逐渐减少,但西域而来的钠钙玻璃也没有盛行,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钡的高铅玻璃和碱玻璃。
大同出土的北魏玻璃器皿,大部分采用了吹制技术,据推测应该是学习了大月氏的技术后自己烧制的。平城时代,在吸收融合外来技术后,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玻璃小瓶 2001年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
口径2.4厘米,底径2.6厘米,高5厘米。器型小巧,素面,口沿外卷,矮颈,肩部略宽,腹部圆鼓,平底。器盖呈球形,小尖嘴已残。为天青色,透明度较高,是吹制玻璃中的精品。
(玻璃壶 2002年大同市迎宾大道北魏墓出土)
口径5.5厘米、底径4厘米、高15.4厘米。质地为深蓝色半透明玻璃,喇叭形敞口,平沿、束颈、圆肩,腹下内收,小平底。肩部饰有凸弦纹两周,表面有土沁,并形成了类似蛤蜊壳的光泽。器型与北魏陶壶有异曲同工之妙。近距离观察可知为模制。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 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浅灰色细砂岩质。
棺床由六块石板组成,前立面山字形,雕刻十分精致。上部以缠枝忍冬纹为边饰,中部为流畅的波状忍冬纹,波心雕伎乐十三组,中间一组为翩翩舞者,两侧各有六组乐人,左侧六人分别弹琵琶,吹排箫、吹箫、击鼓、碰铃、奏吹叶,右侧六人则弹琵琶、击钹、吹筚篥、击鼓、吹横笛、击细腰鼓。伎乐身侧各雕虎、狮、龙、人面鸟等瑞兽。伎乐披帛飘逸,神情怡然。
下部三个床足,以联珠纹为边饰,内雕身躯矫健的力士。人物塑形生动,卷草一气呵成,整体线条洗练流畅,雕饰富丽堂皇,代表了北魏雕刻杰出的艺术成就。
贰·华严寺
华严寺辽承唐制,大多殿阁是90年代复建而成。只有两座古代原物:薄伽教藏殿,大雄宝殿。唐代起始,佛教中国本土化,中国佛教开始分八宗教,华严宗就是其一,根据地就是山西五台山。
(大雄宝殿)
金灭辽后,大部分建筑在战事中焚毁,后由金代复建,但各朝各代沿袭下来基本没有古代原物遗留,大雄宝殿木结构还是辽代,屋顶和外观其实是金代。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两个柱子为一间,殿内供奉5尊主佛,左右24诸天。殿内主要壁画是清代所画,保留了一部分明代原有的壁画,沥粉贴金。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始建于辽代契丹,斗拱较大,继承唐代风格。殿外东西两侧牌楼和鼓楼为明代所造。殿内有30多尊辽代塑像、塑像北侧东西侧均满布精细的二层楼阁式契丹藏的经橱。全国唯一辽代皇家彩塑大型群聚,蔚为壮观。
叁·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29年),它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个皇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崇祯末年,王府遭遇大火,仅有琉璃九龙壁幸存。元明以来,山西一直是琉璃的主要产地,工艺精湛,釉色也丰富多彩,到了清代,更是愈加精进。
大同九龙壁壁长45.5米,高8米,壁厚2.02米。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其正面部分为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琉璃构件多达426块。壁身坐于须弥座上。须弥座为砖石质地,分层细致,雕刻精巧,尤其束腰部分雕刻的各种动物,寓意吉祥,有狮、虎、象、麒麟、飞马等,生动传神。壁顶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的四阿顶,又称庑殿顶,脊兽螭吻一应俱全。正脊上刻有莲花、游龙,十分精美。
壁身用426块琉璃拼砌而成,壁面分布九条巨大的游龙,黄、绿、赭、紫、蓝,五彩缤纷。九条大龙形态各异,但都刚劲威猛,气势逼人,巨龙穿云入海,恣意戏珠,背景雕刻卷云、福山、寿海,色彩华丽、雄浑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
肆·善化寺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时称开元寺,五代改名大普恩寺,明代始称善化寺。善化寺采取了汉地寺庙坐北朝南的规制。寺院中轴线的三座主体建筑分别为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
善化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41.8米,进深五间26.18米,殿内空间相当开阔。当然这与建筑采用了移柱减柱法也有关,五方佛面前这块空地上的金柱都被省去,用于开展日常的礼佛活动。两侧是姿态各异的二十四诸天,高达3.8米,足足有两人多高,人站在塑像前只得仰视,压迫感极强。这些三米多高的金代泥塑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姿态、面貌各不相同,脸部神情和服饰纹理都非常细致,其中长着六臂的日宫天子像连一片片修长的指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二十四护法保存至今一个都没少,也没有身首异处,堪称奇迹。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抬头望向天空,一轮明月高悬,与古城墙上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月光如水,洒满古城,给这座历史名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前不久《黑神话:悟空》游戏上架,打开了很多人对山西的认识,但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的热潮,更是一扇文化的大门,让更多人能够真正看到中国古建筑的美。当热潮退去,更多的人仍然愿意来到山西,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古老与厚重,聆听那一段段隐藏在木石之间的沉默千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