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美术学 西方人物绘画400年 凝固百年的目光 跨越世纪的相遇
21级美术学班
上海宝龙美术馆是在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先生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精神指导下创办的,是集中展示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的综合性美术馆。宝龙美术馆的创立目的是让更多人民群众领略文化魅力,通过对美的欣赏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内涵,树立更高的理想追求。
艺术史的起源往往从史前30000 年前后发生在欧洲大陆那些洞穴中的故事开始,那里的穴壁之上留下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由人类通过绘制图像来记录周遭事物与日常活动的印记。从此往后,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化与进步,绘画与图像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与主题,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其中,人物(与肖像)绘画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一个古老的门类,始终是艺术家与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一个绘画主题。
此次展览的总计 57 件展品将被分为5大板块,从宏大的“神域”到华贵的“宫廷”再回归平凡的“人间”,这是一组从众神像到权势谱,再到众生图的全景记录。这是一曲由跨越近 400 年,生活在不同时代,源自不同流派的艺术大师们共同谱写的关于人文主义光辉的畅想曲,一曲凝固了几百年的动人乐章。
01神域
人物画的起源一定会追溯到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因为图像作为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忽视社会文明程度有限,以及普遍大众存在文字撰写及认知能力的障碍:从而实现对于众神崇拜或宗教信仰的直接宣教。艺术家则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众神及《圣经》的传说与故事,形象化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图像。
穿越"神域",亦是人类文明必经的从"神"到"人"的转变过程,是人文主义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光芒开始夺目之时。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
(1543-1614)
《芙罗拉》
布面油画|16世纪后期
佛兰德斯出身的法国画家安布鲁瓦兹 ·杜伯瓦是第二代枫丹白露画派的代表画家,作品体现出样式主义的特征,形态优雅,展现出佛兰德斯风格的明暗变化。
枫丹白露画派指的是16世纪活跃在枫丹白露宫殿的艺术家团体,第一代枫丹白露画派主要由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的意大利艺术家组成。由于宗教战争,画派经历了较长的停滞期,国王亨利四世登基、重修枫丹白露王宫时,再次得到发展。这期间涌现的艺术家被称作第二代枫丹白露画派。该画派的艺术是法国初期文艺复兴样式的结晶。
据1642年制作的目录来看,这幅画“挂在枫丹白露宫中国王房间的壁炉上”。到后来的路易十四世时期,才被其他的画所替代。法国大革命之后,该作品在1793年被拍卖,1834年被卢浮宫购买收藏。那时,作品背面确认写有“装饰国王房间的作品”的字样。
芙罗拉是古罗马的花神,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希腊神话花神克罗莉斯的化身,这个主题深受波提切利、普桑等画家的喜爱。该主题逐渐从神话画中剥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女神像主题,之后又以“扮演芙罗拉的女性”肖像画的形式出现,描绘手持鲜花的年轻女性。提香·韦切利奥描绘娼妇的作品、伦勃朗描绘妻子莎斯齐亚的作品就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此作品中女神身旁有四个小孩儿,左手持花瓶,身体半裸。它有着一丝文艺复兴时期所特有的韵味和考究的法国绘画所特有的样式主义明艳之美。
02宫廷
宫廷人物画更多是以肖像画的形式被创作或呈现。两者之不同在于肖像画所描绘的对象多是有据可考的真实人物。而这群特殊的人物通过邀请艺术家为自己创作定制的肖像画来捕捉、建构、创意自己的形象,从而强化身份、宣扬功绩、稳固地位。所以,出自宫廷、基于权利的肖像人物画一定是与政治目的、权势欲望或个人英雄主义的考量息息相关。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从“神”到“人”的转变,而当财富与权利被赋予一小众人,人间首先是一个被“宫廷”所主宰的舞台。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
(1748-1825)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布面油画|1805年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法国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作为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大卫为拿破仑绘制了一系列歌颂性的画作。在大卫创作的数幅拿破仑肖像画当中,这一幅是在视觉上表现拿破仑英雄形象最为强烈的。最初的原作为意大利战役后,西班牙国王向大卫定制的,随后应拿破仑的要求,大卫工作室陆续又创作了数幅该题材画作,原作藏于法国马勒梅松城堡。值得注意的是,这幅名作却并非由拿破仑本人委任而创作,而是在意大利战役后,由西班牙国王向大卫定制的作品。拿破仑本人看到这幅作品后赞许有加。
画作描绘的背景是在1800年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战役。拿破仑率军远征意大利,登上阿尔卑斯山,越过圣伯纳隘道,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赢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拿破仑登上权力顶峰的道路,艺术家将这一场景进行了戏剧化的渲染和理想化的创造。
在画家的笔下,拿破仑被描绘成英勇、果敢、坚毅的统帅形象,他挥手勒马向上的雄姿以对角线趋势充满画面,随风飞舞的红色斗篷,昂首挺立的烈马、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坚毅、果敢的眼神无不传递出英雄的自信与无畏,似乎整个世界统统在他的脚下。
烈马昂首挺立,马上的拿破仑上身直立转向观者,指向前方的右手和坚毅的眼神传递出领袖的自信姿态,阴沉的天空所营造出的灰暗背景,更突出前景人物的辉煌。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当时法国国家品质的体现。
03乐土
如果说,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在讲述思想的故事与信仰的力量,而巴洛克风格的出现则开始在创作手法与表述形式上开启了一种颠覆性的新趋势。以这两个时期为主近三个世纪以来,包括人物画在内的创作主题变化并不大,直到18世纪起源于法国的,极尽奢华与细致的洛可可风格把我们带入一片从未踏足的奇妙“乐土”。
用鲜明的色彩与精致的曲线所勾画的世界里,神圣、端庄与威严不再是主旋律,精致、雍容和迷离才是那方“乐土”的气质。
阿图罗·里奇
(1854-1919)
《新成员的诞生》
布面油画|19纪后期-20世纪初期
阿图罗·里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师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蒂托-康蒂。撞长风俗画,创作了许多以18世纪贵族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作品。他的作品巧妙地表现了连衣裙的丝绸和绿面质地,不仅吸引了意大利人,也吸引了英、美收藏家们。被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也曾因收藏有阿图罗·里奇的作品而闻名。这幅作品指绘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正中间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女子,装饰考究的房间里挤满了为了分享这一幸福瞬间而聚在一起的亲明好友。艺术家用鲜亮的色彩描绘了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此类艺术主题在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04人间
人物画无论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它所记录并描绘的最真实而动人的场景,一定是来自普罗大众的故事,来自一个质朴而真挚的“人间”之境。这是艺术家对历史洪流中持续前进与发展的人文主义之关怀的最直接体现,对平凡而坚韧的普通民众生而为人的美好祝福。“人间”意味着真实,所以,这里会有光明也会充斥黑暗美好相伴亦无法避免丑恶,和平的时光总与战争的残酷相望与一线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坚定而勇敢地前行。
约翰·辛格·萨金特
(1856-1925)
《哈罗德·威尔逊夫人肖像》
布面油画|1897年
艺术家萨金特出生于佛罗伦萨,早年在佛罗伦萨和罗马接受美术教育,后受到法国哈尔斯和迭戈·贝拉斯奎兹的影响,通过看似随性其实带有控制的笔触创作出具有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并凭借着自身对于描绘对象性格的准确把握和独树一帜的精致艺术技巧驰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的欧美画坛,被评为欧美美术界最优秀的肖像画画家之一。画面中的妇人坐于一个简单装饰的房间里,双眼正视着前方,怡然与我们对望。她身着皮毛领“罩衫”,内衬带有精致蕾丝花边的紧身衣,以及有丝滑质感的缎面裙子。19世纪末新艺术流行,这种身着紧身衣,束腰,凸显自然曲线的形态的女性备受喜爱。
05幻境
如果艺术家所描绘的真实“人间”是对平常生活与平凡之人的质朴的歌颂;那么,艺术创作者们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创意”与“想象”的基因,会时刻刺激并撩拨他们“不安分”的心,从而激发他们关于“创造”的兴趣创造一个梦幻、超前,充满启发、想象的〝幻境”身处“幻境”的每一个人,包括艺术家本身,都是造梦者、预言者以及对结合现实场景并着眼无限可能的重构者。跟随他们的作品一起打破时空的限制,畅想奇幻的领域。
雷尼·马格利特
(1898-1967)
《抽象概念》
布面油画|1966年
雷尼·马格利特是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一生的风格变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他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们有较大的影响。
虽然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人的形状,但它却剥离了我们的大脑:一件黑色西服与一个漂浮在空中的绿苹果,二者皆未作任何变形处理,乍看没有关联,但艺术家却将它们以戏剧化的形式组合在一起,从而打破了常规的意识,产生了令人惊奇的超现实感官体验,引出一系列的疑问和反思。
在观展的最后,我们已经不再是为细节所感慨,更多是一种唏噓。曾经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每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出现的时候都会引起一些传统艺术家强烈的反感,现在越来越能理解。这些艺术家所坚信的艺术在缓慢的迭代,却可能就在霎那间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思想,一些不可抗力在对他们过往人生中付出的汗水、取得的成就打上句号。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无比庆幸这些艺术之花越发灿烂繁多,对于同时代的他们来说,确实是像是一个稳定运行的齿轮上加了润滑油,运转的飞速流畅,让身处其中的人有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