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心,筑梦青春——学习劳模精神
前言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基本导向。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扎根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时期美育使命,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帮扶大学生成长成才,美术史论系积极开展了以“以劳育心,筑梦青春”为主题的劳模精神专题学习活动,以此加强受助学生爱国、励志、感恩、诚信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劳动教育,构建立德育人格局,凸显树人育人实效。
王亚蓉
中国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
人物事迹
王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纺织考古学学术带头人。她被誉为“中国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主持并参与了长沙马王堆汉墓、江陵马山1号楚墓、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江西海昏侯墓等20余座考古现场纺织品文物清理保护研究工作。
多年来,她不顾身体状况来指导中国丝绸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她将沉睡几千年的丝织品,游刃有余、细致入微地从泥沙中分离、提取出来,然后再“化腐朽为神奇”,完美地将它们复织出美妙绝伦的古丝绸纹路。她不断鞭策、激励自己,专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诠释了简单、诚实、持守的人生历程,发扬“工匠精神”,对传统技艺保持敬畏之心。
人物精神
王亚蓉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她以追求完美的态度,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她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工匠精神。她以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从不放过任何细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她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用在每一个项目上,以求完美。她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她乐于分享,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分享给他人,帮助他人提高自己的技能,以达到完美。王亚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以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乐于分享,弘扬了工匠精神。
重要意义
修复丝织物的过程艰苦漫长,那些长期在深土里埋葬千年的古丝绸受到环境影响,极难保存和提取。王亚蓉常常在墓坑中,就着充满虫蚁和各色秽物的污水,一点一点剥取那些糜烂如泥的丝织衣物,一站或一蹲就是半个日头,然后再回到工作室用羊毫笔,从那些混成泥糊状的丝绸物里挑取出如针尖的沙粒。如今的王亚蓉已经年逾花甲,长期的积劳让她落下病根,曾经那双细细长长如春笋般的手也变得肿胀扭曲,但她仍然保持着从容的心态,坚持在考古第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工作者。
快节奏时代,“择一事,终一生”似乎成了奢侈的理想。匠人们却在庸碌的现实中任事如尘,化手为器,仰万世之瑰宝。从设计玩偶,到考古修复,从懵懂进门到“匠人”的彼岸,王亚蓉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的岁月,而这个跨度,是整整60年的时间。"凡心所向,素履所往"是她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结语
学习劳模,就是要学习劳动者的勤奋、勇敢、节俭和用于奋斗的精神。培养勤勉、勇敢、节俭和奋斗精神。学习劳模,就是要了解劳动者的价值,学会尊重劳动者。学习劳模,可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谦虚谨慎、珍惜劳动成果,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可以使大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