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说
优秀征文推介(六)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悟,回顾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和伟大,坚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国、爱党、爱校、爱家乡的热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史论系党总支特此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说征文活动。
现将优秀获奖作品推介共享,以供大家学习、思考。
回望与前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
艺术理论是对于艺术现象及其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们进行艺术理论研究的任务就是发现艺术背后的现象和规律,协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艺术品背后所反映的那一时代和民族特征。在刚过去的二十大中,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二十大的报告中针对文化文艺工作做了重要论述,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二十大报告中,把文艺工作提高到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高度,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事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们作为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应当对报告的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学习与研究。
一、注重立场和导向
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研究和传播的时候也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分享给人民,例如延安时期的版画作品就是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百姓生活又结合了革命思想,在那个时代是人民精神的表达,又是抗战救国的武器。我们作为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和传播者,在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评论世界、评论时代的时候,也要加大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挖掘。这有利于将人民在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下的伟大实践、昂扬奋斗的人生态度、积聚智慧的精神财富展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先研究,后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时要立足于实践,从实际出发,而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调查和研究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北京画院的吴洪亮院长在一次采访中讲到:“对于展览来说,展前研究尤为重要。它是办展的基础,是从已知的经验与知识中,找寻通向未来的途径。它一手握着过去,一手伸向未来,不仅是支撑美术馆长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展览品质与内涵的必要手段。”2020年,北京画院推出“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特展。吴院长的团队以“如何利用展览策划反映我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为出发点,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并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最后展览从新冠疫情下,人们都讲究“社交距离”,朋友之间的真挚与温情便显得弥足珍贵的背景出发,把齐白石放在中国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对他的艺术交往进行梳理和研究,并着重选择了与齐白石生活和艺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六个重要人物:胡沁园,王闿运,陈师曾,瑞光,梅兰芳,徐悲鸿,以“他者”的角度,对齐白石的“他者”形象进行研究。展览中的画作和书札向观众讲述了齐白石与师友之间艺术交往的点滴故事,为近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增添一份温情,更为当代美术的研究与发展引发新的思考。
我们在践行从实际出发进行艺术理论研究的时候,要怀着真诚与严肃的态度去做,不做空洞的阐明和妄议,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的评论,才是更具意味的。
三、加强跨界融合
目前,学术界都在努力突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用跨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拓展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学科边界的模糊、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式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现在许多优秀的艺术理论研究者也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探寻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企图深层次、全维度展示中国人在文化领域的伟大成就,像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入手,在科技助力的沉浸式舞台加持下,以戏剧性、悬念性、情感性的故事讲述,实现了古今文化艺术全新的交汇。有效地提炼、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人文理念和艺术成就。因此,我们在对过去的文物、画卷等艺术品进行理论研究时,也应该从这些艺术品中总结和发现其背后所蕴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创造性转化,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活态创新和精神价值的年轻化表达。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艺术理论研究不仅要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去解读和评论艺术品。我们作为艺术理论研究者要不断推动理论研究跨学科融合,还要将所发掘的艺术现象和规律通过新型的“互联网+”的形式或数字媒介传播,实现更多创新性发展,并为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承担更多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贡献艺术理论研究的力量。
作者:美术史论系研究生 杨婷
供稿 :杨婷
责编 :徐溦晨
责审 :陈晨
指导老师 :王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