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我系范淑英教授又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发布日期:2023-11-17     编辑:许江涵     点击数:

我系范淑英教授又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年磨一剑。时隔十年,在范淑英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意: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美术考古学研究》出版不久,她申报的另一课题《中国道教铜镜整理与思想研究》获得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项目立项。

(一)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考古学结项出版


美术史论系范淑英教授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考古学项目《古意: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美术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13FKG004)2023年上半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意”,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作为一个艺术标准,不仅贯穿古今,而且通行于文学、美术和音乐等诸多艺术领域。不仅是艺术技巧的要求,也是艺术作品精神气韵的体现。从狭义上说,美术史上的古意即是对本国艺术传统的探究。由于美术带有一定的技术制作性,具有手工技艺传承的特点,因而探究古意,其实践意义在于获得延续发展传统的动力。尽管说,现实总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任何一时代的美术总是接续着以前的传统,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变化使得古意的内涵与形式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而探讨这种形态便是本成果关注的内容。

本成果在研究隋唐铜镜的过程中发现,隋唐铜镜艺术在中国铸镜史上的繁荣恰恰是在学习、借鉴距离隋唐较远的汉代铜镜艺术的基础上,从隋唐铜镜与汉镜的比较中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并将此项研究纳入到隋唐时期较多地使用的文学艺术用语——“古意”的探讨中。

在艺术史发展史上,艺术的创新总离不开外来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双重影响。近三十年以来,有关唐代文化艺术的研究热点在于唐代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方面成果斐然,但对隋唐时期对本土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与创新的研究很少关注。本成果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以隋唐铜镜古意为例,说明在隋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对本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兼容并蓄同样重要。同时,成果中对隋唐时代礼仪美术中的古意研究,亦弥补了学术界对隋唐铜镜艺术风格中的传统来源研究的欠缺。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借鉴学术界认为唐代“古意”诗歌中的古意是指汉魏之意的观点,将之运用于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研究,将隋唐铜镜的“古意”界定为在视觉上具有以往铜镜上的符号和意象。具体到隋唐铜镜上,在造型、纹饰和铭文,以及布局等方面都有视觉可见的汉镜因素,并且传承有汉镜某些图文的意义,少许因素甚至承自战国镜,并且数量较多的仿古镜更是拉近了隋唐铜镜与汉镜的时代间隔。而这些因素与隋唐时代之间有中断,应视为重现。所以隋唐铜镜上的“古意”,在视觉呈现上应是“关系到过去在现在中重现的风格”。

本成果主要通过搜集隋唐墓葬中出土铜镜的资料并结合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而展开。出土铜镜资料因为有墓葬的朝代归属,加之有的墓葬有纪年,使得铜镜使用的年代比较清楚,便于作比较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还辅助于传世和征集的其它相关铜镜资料。在资料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古意之踪。分镜形、构图、主题纹样、铭文和仿古镜等层次对隋唐时期铸造的铜镜从形式与意蕴二个方面进行了溯源研究。系统、详细地分析了隋唐铜镜中的复古因素,即主要与汉镜相关的元素及其古意。并对唐代的特种工艺镜的来源进行讨论,从视觉可见的图文与工艺二方面考察了隋唐铜镜与汉镜的紧密联系。

第二,古意之源。从隋唐墓出土的隋唐以前的古镜,认识到隋唐铜镜中的古意来源于古代样本的遗留,并结合唐代对古镜的认识论述了隋唐铜镜的古意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三,古意之造。以千秋镜和道教镜的铸造为例,意欲强调由于唐代对古镜神异观念的崇信,使得一些借鉴古镜名义的唐代新铸镜得到推广,具有了神奇的功能。

第四,古意之美。探讨了隋唐铜镜吸纳借鉴汉镜的原因及其创新之处,分三个阶段(三期)论述了隋唐铜镜古意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汉镜比较指出隋唐铜镜的古意在不同阶段的审美特征,并论述了隋唐铜镜古意实践开展的政治和文化艺术背景。

(三)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隋唐铜镜古意的来源问题

以往孔祥星、徐殿魁、颜娟英等学者在唐镜分期的研究中都曾提到隋至初唐铜镜图文具有汉风,但从未有相关的具体研究。在铸镜史上,一时代之初期延续前一时代的工艺样式和风格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较为特殊的是,隋至初唐的铜镜没有延续距隋唐最近的两晋以后的铜镜风格,而是承继了汉代铜镜的传统,从这一现象出发,结合隋唐墓中随葬有隋唐以前铜镜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材料,探讨了隋唐铜镜古意的来源问题,提出了以下新观点:

第一,隋唐铜镜复兴汉风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反常现象。除了魏晋南北朝铜镜铸造业凋敝,隋唐铜镜艺术失去了可资借鉴的基础之外,汉镜样本的遗留以及唐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古镜崇拜观念应是重要原因。

第二,隋唐铜镜借鉴汉镜艺术,不仅限于以往学者所述的隋至初唐阶段,应贯穿于整个唐代。本成果分三个阶段(三期)论述了隋初至唐末铜镜艺术对汉镜艺术的吸纳与创新,并就不同阶段的复古因素及其古意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2.隋唐铜镜古意形式与意蕴的层次分析

以往隋唐铜镜中的汉镜因素研究只有孔祥星先生列举了隋至初唐铜镜图文具有的汉镜因素,尚未对全部唐镜的汉镜因素及意蕴进行分析。本成果从镜形、构图、主题纹样、铭文、仿古镜五个方面,具体细致地分析了隋初至唐末铜镜上所具有的汉镜,乃至战国镜的因素和意义。

3.中晚唐道镜的借古再造问题

以往学术界只关注到隋至初唐时期对汉镜艺术的借鉴,本成果通过对唐代小说《古镜记》所记述的古镜的铸造者、古镜的纹饰和古镜的透光性的考察,推断出该小说有中唐以后镜文化的内容,结合同一时期的小说《敬元颖》所塑造的古镜,首次提出了中晚唐道镜借鉴古镜的问题,认为中晚唐时期道镜的繁荣建立在借古再造的思想基础上。

这一研究运用了跨学科研究方法,将历史学、考古学和古典文学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将传奇文本与考古资料紧密结合细致剖析在以往的铜镜研究中较少见到。并且,这一研究对唐代传奇的重要作品《古镜记》的年代提出新看法,认为《古镜记》创作于唐初或高宗、武则天时期,在晚唐《异闻集》辑入时很可能做了改动,在细致描写古镜时,加入了中晚唐道教镜的特征及神异观念。

4.隋唐铜镜古意的审美价值

针对隋唐铜镜古意的演进过程表现出的纹饰的内容题材、布局特点,从古意与风格选择、古意与新意创造和古意与生意表现三个方面论述了隋唐铜镜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对唐镜装饰中的重要母题鸟纹的形式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唐镜上的鸟纹应为汉以来中国式鸟纹,其特点是:

一是,没有联珠圈或团窠环作鸟纹的界隔,布局上比较自由;

二是,无论是单鸟纹,还是对鸟纹没有作僵直站立状的,着意表现鸟行走或飞翔的姿态。对鸟因受到对称性布局的影响,玄宗以前姿态单一,多作行走状;玄宗以后,对鸟的动态更加丰富和自由。

三是,鸟的装饰,汉代可见口衔珠、瑞草、绶带和颈系绶带的鸟,北朝以后,新出现口衔花枝的鸟,玄宗以后,可见颈带项链的鸟。鸟颈戴项链,因未见汉魏以来的传统,当受到中亚、西亚鸟纹的影响。

四是,绶带鸟等对鸟镜,有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还有爱情婚姻的寓意。与中亚、西亚带有宗教寓意的鸟纹含义完全不同。并且,唐镜上的鸟纹还十分重视表现动态中的情趣。这种情趣表达也延续了汉镜艺术的传统。

(二)学术简历

范淑英,先后获得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陈列与研究工作,担任过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主任、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美术史论系主任等职。现任美术史论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艺术与考古、中国美术史。代表性论文在国内、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参加过六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在第四届年会上发表论文《归附与融入:唐代中外关系的艺术表现模式——唐墓壁画胡人仪卫图像解读》、第五届年会上发表《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第六届年会上发表《“图本”与“样”——兼论唐代美术制作中对古样的利用》、第十三届年会上发表《唐代花式镜形与丝绸之路美术交流》;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隋唐墓出土的“古镜”——兼论隋唐铜镜图文的复古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古时期丧葬的观念风俗与礼仪制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铜镜与铁剪——唐墓随葬品的性别含义及丧葬功能》;广西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石刻文献研究高端论坛”发表论文《传统母题及其中古变相——李寿墓石刻兽面的艺术来源》;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宋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宋代铸造的唐代年号镜——逐利和复古影响下的工艺美术史个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西安美术学院“国家美术形塑——新中国美术70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西安美术学院与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历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敦煌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建国初期高等美术院校的传统民族美术教学与研究》等。

(三)近年来代表性成果

 著作:

1. 《古意——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美术考古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2.《陕西汉唐墓葬美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2018年获得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

1.《传统母题与中古异相——唐李寿墓室石刻兽面图像溯源》,《美术研究》2021年第4期(北大核心、CSSCI);

 2.《宋代铸造的唐代年号镜——仿古和逐利影响下的宋代工艺美术个案》,《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3期(北大核心、CSSCI);

3.《唐代花式镜形与丝绸之路美术交流》,《美术大观》2021年第4期(北大核心);

 4.《从教学研究到专业教育——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考古学科建设的思考》,《美术观察》2021年第8期(北大核心、CSSCI扩);

5.《国家美术形塑——新中国美术70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独著,《美术》2019年第12期(北大核心、CSSCI)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