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美术学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
第一站善化寺
善化寺概况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街西侧。寺庙创建于唐代,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为大普恩寺。在辽代末期毁于兵火,后于金代经寺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呈现出如今寺观面貌,后来在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称今名善化寺。
寺院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仍保留唐代风格,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朵殿,前端两侧为阁楼式建筑普贤阁和文殊阁,三圣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
大雄宝殿
善化寺中目前仅存的一座辽构即为大雄宝殿,在后人修缮下保存完好,且辽构特色尚存。殿内与山门、三圣殿均运用减柱法和移柱法,为了留出更多礼拜空间,大雄宝殿的内槽更往后挪了些。有了裸露的木架结构与宽阔的前部空间,来者能够将殿内一字排开的五方佛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前殿上方的藻井,其构建用了56朵斗拱,也是辽金时期精彩的小木构。
五方佛从东到西依次为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为密宗的配置。佛像面容饱满,前额宽大突出,肩背宽厚,呈吉祥坐,带有辽代造像的特征,而佛像前的两尊胁侍菩萨与弟子像则更可能为金代所塑。
殿内东西两侧为金代所塑二十四诸天像,刻画写实生动,姿态各异,面部刻画细致传神。有学者认为,善化寺二十四诸天题材是密宗仪轨、华严宗与天台宗忏法融合的产物。
殿内西、南两壁可见壁画,但可惜的是考察当日是阴雨天,光线不佳,只能依稀分辨。按文献记载,西壁为《七处九会说法图》,南壁为《准提佛母法会图》与《弥陀法会图》,内容带有密宗色彩。
第二站华严寺
华严寺概况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辽末,寺院建筑部分毁于战火,金代在旧址上重建,元代修缮重建数百间,却又于元末被破坏,明宣德、景泰年间重修,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所以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再次被摧毁,康熙初年进行修补。
由于建造于辽代契丹人统治时期,受太阳崇拜影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分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大雄宝殿
上华严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与善化寺构建方法相似,同样利用减柱法扩大礼拜空间。殿堂本身重建于金代,其中塑像则造于明代。
大殿中间供奉五方佛,两侧则排布二十诸天。相较善化寺,此处的诸天像形象更加世俗化,且均为前倾姿势,以表尊敬。
薄伽教藏殿
下华严寺的核心建筑则是薄伽教藏殿,它是收藏佛经的殿堂,同时也是华严寺中唯一尚存的辽构。
殿内空间不及大雄宝殿,中间的三世佛与其身侧一众造像却不少,除过两尊明代小坐佛外,其余皆为辽代塑像。由于未经修缮,塑像原本的神韵气质传达地更加直接,古韵十足。
其中有一尊闻名遐迩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因其曼妙的姿态与微笑的神态被称为“东方维纳斯”。不得不感叹辽代塑像审美之高,无论从何种角度观察,造像的姿态、线条均圆润优美,既继承了唐代遗风,又增添了世俗趣味。
另外,教藏四周还建有藏经柜共38间,上层供设佛像和功德主像,下层存放经书,具有复杂的斗拱样式。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圆拱桥上的“天宫楼阁”,可惜考察当日光线较差,且殿内四周不是开放区域,没有记录的条件。
华严宝塔虽然是仿古建筑,但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按照古代纯木榫卯技艺所建造。在三明两暗的地上建构之外,还有地下的纯铜材质的“千佛地宫”。上层的木雕造像与地宫中的铜造像相呼应,可以说整座宝塔淋漓地展现了古今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站北朝艺术博物馆 明堂
北朝艺术博物馆&明堂概况
北朝艺术博物馆是大同市博物馆的九座分馆之一,位于明堂遗址公园的中心,是一座仿北魏明堂式样的建筑。博物馆内陈展分为妙相西来、石雕世界、地下兵马、千秋碑铭、壁画记忆、平城瓦当、贵族威仪、生活用器、奢华之都九个主题单元。这些颇具特色的北朝文物证明了历史的存在。
北魏明堂遗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南环路与向阳街之间。明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礼制性建筑,是古代帝王祭天祀祖,举行朝会、庆赏等大典的场所。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达百亩,中央是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43米,是主体建筑明堂所在地,遗址总平面呈圆形,在环形水沟的内侧,设东南西北四门。北魏拓跋鲜卑族创造的明堂便是明堂、辟雍、灵台“三宫合一”的新形制,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具有北魏特色的明堂。
北朝艺术
汉文化、游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早于北魏末年,平成毁于战火,郦道元所写《水经注》 中的平成明堂也化为灰烬。如今的明堂遗仅能看到主体建筑台基以及一些残留的建筑材料和水渠遗痕。
北朝艺术博物馆中石雕、陶塑、青铜、陶瓷、碑铭等,无不见证着北朝时代的繁荣,更有北朝时代多元文化的汇聚和融合的时代特点。馆内藏有精品北朝造像与丧葬器具,如石床、石灯、墓葬俑、墓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