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以奋斗启航,以劳动圆梦——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发布日期:2023-11-16     编辑:宗恒     点击数:

以奋斗启航,以劳动圆梦——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汗水,绘就劳动最美好的注脚。

是他们用臂膀扛起责任,

用真心回馈社会,

用勤勉装点世界,

择一业则终一生,

是他们以劳动者的名义,坚守岗位。



1.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劳动节最早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运动。在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最终获得了胜利。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各国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会议一致同意把5月1日设立为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

2.劳动节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早在1907年哈尔滨的工人就曾举行过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当时,活跃在东清铁路地区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不断启发中俄两国工人的觉悟,号召工人们要团结起来维护自身利益。1907年4月30日,工人代表向哈尔滨总厂总管提出“五一节要开庆祝会,要求放假一天”的要求遭到拒绝。中俄工人代表遂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将纪念活动改在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举行。会上提出工人应团结起来,为改善生活、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大会历时6小时。此后,哈尔滨工人开始每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1918年,一些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工人散发介绍“五一”节内容的传单。1920年,上海、北京、广州、唐山都举行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刊出“劳动节纪念号”,并发表了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以及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同时,《新青年》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沿岸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5月1日,李大钊领导了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纪念活动,500多名校工和学生参加,李大钊发表演说,宣传8小时工作制;邓中夏等在北京组织进步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并发表讲演。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这一做法延续至今。

劳动节的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千千万万劳动模范,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杰出代表。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干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丰富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语

喝彩奋斗,致敬劳动,千千万万劳动者们扎根时代沃土,耕耘美好未来,他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拼搏奋斗、勇攀高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劳动的荣光格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激荡人心,而青年一代更应挑起重担、砥砺奋进,奏响中国梦的主旋律,谱写劳动者的新篇章。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