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论系学生党员集体观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丰富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形式,本周“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学习活动于3月22日进行,由学生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集中观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部分党员在会上做发言交流心得体会,以专业研究的视角推进党的理论学习走向深入。
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对光明未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中国文艺提供了最深厚的土壤、最丰沛的源泉。《美术里的中国》是一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通过3D技术生动展现全国各大美术馆的馆藏经典作品,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从真实史情与创作动机出发,演绎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入提炼了美术作品中的文化标识、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会上,学生党员集体观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与《减租会》两集作品。
刘开渠雕刻的《胜利渡长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十件浮雕作品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刻画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波澜壮阔的战斗瞬间,浓缩着全国人民对英烈的纪念和无尽的缅怀。影片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理念出发,由大到小,将叙事视角缩至《胜利渡长江》的创作单元,展示背后的战斗故事与选题原因,模拟作者的创作过程。
古元于1943年创作的《减租会》则描绘了长期受地主剥削和压榨的贫苦农民直起腰板儿与地主进行说理斗争,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的情形,是一幅宣传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的木刻作品。影片从古元前往农村写生,观察人物形象,与创作对象交流的经历开始演绎,再以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牵引,引发作者思考与创作动机,为后续《减租会》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在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百年历史中,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逐步构建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与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养造就了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文艺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新境界。美术史论系的学生要向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学习,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分享结束,现场的学生党员也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生党员 彭丽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也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高新科技推动文艺创新”。《美术里的中国》聚焦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的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了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当代价值、时代意义,以数字技术,进行融媒体视觉探索,以科技助力艺术表达。
通过观看纪录片使我感受到,《减租会》《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两件作品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了人民立场,因而为时代所铭记。纪录片通过这些传播文化、记录变迁、诉说历史的中国美术佳作,提炼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做出了努力。
学生党员 吴恬炜
观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跟随片中的艺术作品,我们能够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时代变化,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的时代意义。这些作品记录着历史变迁、传播着中国文化。这让我想起朱院长有关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的讲座中对于“人民性”的解读,“人民性”是对于劳动的赞美,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讴歌,它诠释着时代的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独到的审美。自然美,人美,社会自然就美!
学生党员 何莙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指出,艺术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作为艺术院校的一员,更需要坚守初心,始终不忘来时之路、不忘为民之责、不忘复兴之志。一是要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前辈身上汲取精神动力,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与党中央的信念保持高度一致。
学生党员 徐溦晨
在本次党会学习中,我们集中观看了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作为艺术的学习者与传播者,我们应明白新时代艺术学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习,以此为目标,创作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文艺作品。
学生党员 齐心菲
此次的党课学习,我们观看了《美术里的中国》纪录片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和《减租会》。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到了文艺创作者们应确立的艺术创作立场:“艺术为人民而作、为人民而歌”;纪录片再次使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虽然不是直接搞艺术创作的艺术创作者,但我们也可以为人民写文章,为坚持“人民中心”的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创作者写文章,为了这些历史上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终生的文艺工作者永垂不朽能被人铭记而努力奋斗。
学生党员 魏溪延
本纪录片聚焦于各大美术馆馆藏的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在其风貌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这一美术作品,而是其背后的历史意义。作品中凝聚了浓烈的意识形态因素,即国家的、民族的、以及时代的。意识要转化为空间,精神要沉淀为物质形体。思想和文化碰撞融合,伴随着人民信仰的渗透,由此改变了形态与意识空间,广泛渗透到民众现实生活和感情之中。
“凡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通过观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使广大党员同志深刻意识到,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的理论研究也要展现出对艺术作品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的解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准确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与创作自由的关系,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