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考察||18级文化产业管理班——宝塔巍巍黄河水,北雍故地谒轩辕
秋风徐徐,风铃不绝。十月寒秋,踏关中落叶,入陕北腹地,一路向北。
大医精诚 登峰造极
——药王山摩崖石刻
子午漆沮巍巍绵长,一圣四杰千古流芳。
首站我们师生一行前往铜川药王山石刻群进行考察,药王山本名五台山,远眺绿丛,殿宇傍山依岩而建,气势甚是壮观。此处留存了北朝与隋唐摩崖石刻造像碑300余通,号称“耀县碑林”,拾级上殿,其“摩崖造像”雕刻细腻,姿态灵动优美,岁月仍难掩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的珍贵历史草本。
漆沮既从,三辅名郡
——铜川市博物馆
铜川市博物馆以通史、专题结合的展陈方式进行展览,“锦绣铜川”、“民之初生”、“畿辅显郡”、“渭北重镇”、“红色摇篮”、“煤城记忆”等专题陈列,使我们在观展中回味一座城的记忆,铭记一座城的历史变迁,让我们体会到这座城市的蓬勃创新精神。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黄帝陵
“中华开国,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光。”——孙中山
沿一路茂林,闻悠远稀疏鸟鸣,古木葱郁藤绕环,师生行至黄帝陵。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与文人祭祀黄帝的场所,祭黄帝陵是华夏儿女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的重要体现。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进入秦晋峡谷,河床由四五百米缩至四五十米,如巨壶倾汤,气吞八荒,湍流急下,水雾激起,蒸云接天。浪击两岸之石,犹闻虎啸龙吟。
寻救国真理,塑革命青年
——鲁艺旧址
鲁艺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的桥儿沟,抗战爆发后我党高举抗日救国旗帜,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抗战文艺干部,肩负此重任的鲁迅艺术学院应运生于大西北,引数万青年冲破封锁奔赴延安,探寻救国真理。
鲁艺,在救亡图存的岁月召唤中诞生创立,在硝烟弥漫中壮大,是抗战的号角,是解放斗争的先锋。抗战使矢志报国的中华儿女齐聚宝塔山下,在延安之滨,进行革命洗礼与灵魂涤荡,经过熔炉的锻炼,百炼成钢,他们经典之作被人们广为传颂,其英名在共和国史册熠熠生辉。
旧址馆内以文献、模型、绘画手稿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现了新中国文艺在延安的流变演进。
鲁艺以抒写二十世纪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壮举,以其唤起民众服务抗战的光荣使命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