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微人文·考察||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秋季考察之旅

发布日期:2025-10-20     编辑:宗恒     点击数:

微人文·考察||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秋季考察之旅

day2 双林寺 镇国寺

 10月10日早上8:30,艺术史论全体师生全部集结完毕,从酒店出发乘大巴车前往双林寺。山西文物丰富,有大量古建筑文物的遗存,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双林寺以及镇国寺便是其中之二。今天考察目的为了解古代建筑与宗教美术,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以今日考察地点—双林寺、镇国寺为代表。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原名中都寺。是“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

1.天王殿

天王殿为本寺山门,明代有过重修,外塑四大金刚,内塑四大天王和八大菩萨,形象刻画生动,为元明造像。踏入大殿,正面有一尊巨大的弥勒菩萨。由于殿内空间狭小,观众与造像的距离很近,只能抬头仰望,在殿门两侧有四位天王像。

2.释迦殿

本寺的主殿之一,殿内运用圆雕和浮雕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中人物众多,大约有两百多个。这些人物与山石、建筑相得益彰,构思绝妙。

3.渡海观音

释迦殿影壁后以圆雕手法塑一尊渡海观音像。观音侧身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漂流于万顷波涛之间身姿优美泰然自若,其周围有十六罗汉雕。观音像左右的墙壁上塑有“十二圆觉”和三头六臂的“十大明王”造像。

4.千佛殿

现存明代彩塑五百余尊主像自在观音和韦驮像生动逼真,四周悬塑和窗下供养人像组合起伏,富有生动情趣。其中韦陀像为双林寺镇寺之宝,从头部到腰腹再到腿部形成流畅曲线,配合飘带飞扬的动态,打破静态雕塑的沉闷。它眼神反向凝视,面部神态威严中带着灵动,刚劲的铠甲与飘逸的衣袂形成“刚柔并济”的反差美。

5.大雄宝殿

殿内主像为三身佛,肃穆而庄严,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接引佛”迎门而立,均为明代佳品。大股布局宽敞,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

在参观完双林寺之后,老师与同学们乘坐大巴前往镇国寺进行参观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沿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主,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进入寺内,映入眼帘的便是镇国寺的主殿万佛殿,万佛殿内的梁架上至今清晰地留有建殿时的题笔——“维大汉天会七年建造”。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广顺元年,后汉被后周王朝取代后,后汉皇族刘崇以太原为都,继续称国号为“汉”,史称“北汉”。大汉天会七年即北汉王刘钧天会七年,由此可见镇国寺万佛殿至今一千多年的历史。镇国寺虽经金、元、明、清历代屡次修葺,但万佛殿始终保持着初建时的唐、五代原貌风格,是中国寺庙木结构建筑中的珍品,是全国现存下来的唐、五代建筑之一。

 

参观完万佛殿后,便来到了第二座殿—地藏殿内。清代乾隆年间所修的地藏殿,殿内地藏王菩萨结踟跌坐,神态静虑深密。左右两侧为十殿阎王,其塑像或文质彬彬,或怒不可遏,表情不同,性格迥异。四周墙壁上还有以连环画形式描述地狱景象和因果报应故事的壁画,画面生动,令人发省。


第三座殿—观音殿与地藏殿相对,同位于后院,内部有观音菩萨塑像,观音盘坐于莲花台之上,供奉童子各位于两侧,雕像服饰精美典雅,栩栩如生,衣袖宛若流水一般生动。

经过一天考察,同学们都各有了不同的收获,经过一小时车程后在晚上六点半左右入住酒店休息。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