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鉴史·笔锋下的红色印迹第五期特色主题党课
继“丹青鉴史”第四期“重温长征路”主题党课之后,为持续深化艺术视角下的红色记忆解码,让革命历史通过艺术创作焕发时代光芒,9月23日,艺术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第五期特色主题党课。本次党课围绕梅永和革命烈士,以绘画《中共西安情报处交通联络站——奇园茶社》为核心载体,前往中共西安情报处交通网络站奇园茶社旧址开展实地考察,并前往烈士陵园缅怀梅永和烈士。探索党的情报网络构建,重现和还原了奇园茶社的昔日景象。
第五期
《烽火铸忠魂:梅永和烈士的革命足迹与党史精神传承》
历史背景
1944年夏,党在西安的情报机关在莲湖公园内北门左侧,开办了一个可以和各方面进行广泛接触的地下联络站,公开名称为“奇园茶社”,党组织派梅永和担任这个联络站的站长,公开身份为奇园茶社经理。
“奇园茶社”从成立到1947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在梅永和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搜集传递了数百个重要情报,在对敌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7年夏,西安地下党情报机关设在国民党陕西盐务局的秘密电台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台长胡家兆及其与胡家兆直接联系的人相继被捕,被通知转移到三桥镇隐蔽,半年后,特务侦探到梅永和在三桥的住址,在一个深夜突然将他逮捕。
梅永和遭逮捕后,国民党特务对他百般利诱,严刑拷打,企图从他口中获得中共在西安地下组织的负责人和地下党的秘密,但是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没有吐露任何我党秘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重要的组织观念和钢铁般的意志。
艺术赏析
作品《中共西安情报处交通联络站——奇园茶社》描绘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地下工作者为掩护身份在茶社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的场景。作者通过初期收集、查阅详实资料,实地走访莲湖公园内奇园茶社旧址等,重现和还原了奇园茶社的昔日景象。

顾长平 200cmx140cm中国画 2020年
图片来源:西安文旅
为凸显王释奇、梅永和两位主要人物,作者凭借绘画语言,运用仿古做旧手法,按照黄金分割法设置梅永和在画面中央。梅永和一副跑堂掌柜的打扮:身穿短衫,右肩搭毛巾,左手提着大水壶;眼光敏锐机智,招呼着八方来客;神态老练,开朗豁达。身后是茶社经理王释奇,典型的民国知识分子装扮: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脸上一副老式黑眼镜,沉稳睿智而坚定。王释奇手拿一把伞,寓意着抵御风暴的来临和保护地下党的重任。

《中共西安情报处交通联络站-奇园茶社》局部
图片来源:西安文旅
为呼应画面的整体效果和主题,画面右方安排一手拿草帽的乡村青年,目光沉着坚毅,似是在从红区来此处,正在寻找接应或提取重要信息。三个重要人物以隐蔽的身份混在纷繁哄乱的各阶层茶客中。
画面人物众多,形象繁杂,敌我难辨,或是地下党的同志,或是普通百姓,又或是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宪兵、警察、特务。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无论是收集情报、观察动态,或者接头、联络均不易被敌人发现。
奇园茶舍旧址现场探访
七十多年前,在今天的莲湖公园有一家奇园茶社,茶社大门两侧,曾挂有这样一副颇具深意的对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横批是“望梅止渴”。这里的梅,不是指梅花,也不是指梅子,而是因为茶社掌柜姓梅名永和。表面上是说,来到茶社见着梅老板,就能够品尝到上等的佳茗了。实际上却有暗指,只要来到这里,中共党组织的情报传递都将畅通无阻,中共党员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帮助。

中共西安情报处交通联络站奇园茶社旧址
图源:(张笑颜摄)
梅永和在被捕后经过多方营救,终以保释就医为名于1949年5月13日将他解救出狱。但因梅永和受刑过重,全身溃烂,于6月16日,不幸牺牲,时年44岁,安葬于西安烈士陵园。

团队成员为梅永和烈士献花
图源:(张笑颜摄)
梅永和烈士的故事是一段用忠诚和生命写就的传奇,奇园茶社是一处用沉默与坚守铸就的永恒见证,是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既是为了致敬先烈,也是为了给我们今天的前行汲取力量,这份宝贵的遗产,跨越时空,依然能指引我们克服困难,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图片来源:西安文旅《百年历程 红色记忆丨中共西安情报站—奇园茶社》、张笑颜摄
资料参考:
[1]西安文旅《百年历程,红色记忆:中共西安情报站—奇园茶社》2021年05月18日。
[2]《西安地方志》,2024年第5期。
[3]西安党史《闪烁在西安上空的星辰:梅永和》,2020年0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