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文·三下乡||艺术人文学院“语艺星海”实践团队远赴宁夏星海镇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语艺星海”实践团队走进宁夏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园,队员们在陶沙老师的带领下用普通话架起沟通桥梁,从艺术视角探寻科技赋能下的乡村产业蝶变,挖掘深藏于劳动与智慧中的美育价值。
考察培育基地,探寻育菇秘诀
果园村主任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地菌菇品种和基本种植情况。
隆惠村香菇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带着实践团队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当地菌菇种植培育基地、食用菌科普研学基地和菌菇衍生产品。
工作人员介绍:隆惠村香菇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工会+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争取政府投资,完成温棚产权回购,带动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种植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和管理。宁夏科技厅、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宁夏智慧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并在菌菇种植技术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基地已实现自主培养制作菌棒。2024年基地收入达到300万元左右,2025年,基地种植灵芝1栋、平菇10栋、香菇87栋,目前共吸纳村民就业42人(其中解决残疾人辅助就业11人、低保户3人、监测户4人),从事种植、管理、销售等工作,人均年增加收入3.5万元左右。未来,香菇种植基地将推进菌种研发、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带动周边村居菌菇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解析菌菇产业,研发特色美育课程
产业园的走访不是终点,考察访问结束后,实践团队马不停蹄赶回驻地,围坐在一起总结当天的收获。负责人讲解的“菌棒养菌湿度控制”“不同菌菇生长周期”这些硬核知识,被队员们仔细梳理、提炼要点。
她们将这些产业知识变成星海镇孩子们能听懂、感兴趣的美育课程导入环节。并从环保理念出发创造性的以废弃蛋托为美育材料制作菌菇摆件。一份份带着车间温度的美育材料,在灯火通明的夜晚快速成型。 这些“新课”,明天就要带到孩子们面前去检验!
今日的产业考察令队员们获益良多。对于星海镇的村民来说菌菇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拉动当地就业、促进民祉民生的重要产业,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最朴实辛劳的品质是任何华丽的装饰物都无法比拟的。作为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生,更加应该深度挖掘生活中的艺术美和人文美,将最伟大的艺术绘画在祖国的大地上、田野间和人民的劳动身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