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文·三下乡||艺术人文学院“艺语星海”实践团队远赴宁夏星海镇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一)
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表示,要加大农村地区普通话推广力度,提高农民普通话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5日,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语艺星海”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宁夏大武口区星海镇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活动,践行青年担当。
青春出征,实践团队初抵星海
抵达星海镇的首日下午,团队便马不停蹄地与果园村和隆惠村代表进行对接,双方围绕即将展开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深度调研、趣味美育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大型主题墙绘的前期准备进行了细致沟通与协调。团队成员们积极了解场地情况,认真清点、准备后续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材料和墙绘绘制工具,确保各项工作扎实落地,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地考察,探访隆惠村创新发展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下,实践团队了解到:隆惠村是80年代国家“三西”扶贫易地搬迁的移民村。近年来,隆惠村以“四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三强三亮”,干群齐心绘新景,乡村蝶变展新颜。隆惠村积极制订“村规民约”,开通“兴隆惠”视频号,常态化以微信群、入户等方式广泛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普及文明健康理念,营造“美丽乡村,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在产业发展方面,隆惠村坚持以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为重点,以产业怎么兴、农民怎么富为目标,坚持“一村一品”,创新提出“兴隆惠·向未来”高质量党建品牌,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联合党委+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相继建成隆惠村香菇种植基地,高效日光温棚、菌菇产业园、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果园“三个零”技术示范产业园、农村人才实训基地、乡村科技人才服务驿站及大武口区食用菌科普研学基地等产业项目。
入户调研,方言墙下的沟通探索
7月6日,团队成员们整装出发,分成三组深入星海镇的八个村落。在当地村干部的鼎力协助下,队员们迅速熟悉环境,协调调研路线与场地。调研组的同学们穿梭于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村民展开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交谈中他们认真倾听老乡们在家庭交流、集市买卖、日常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的真实频率;了解老乡们在学习普通话遇到的具体困难。
调研发现,其中少部分村民能熟练使用普通话交流,而一部分的村民由于发音和识字的问题未能准确的说好普通话。走访的十几户村民都表示如果有学习的机会非常愿意学习普通话。推开一扇扇家门,队员们也推开了理解乡村语言需求的窗口,更坚定了用艺术点亮推普之路的决心。
暮色渐合,首日奔波画上句点。普通话推广任重道远,“艺语星海”队伍在星海镇的首个48小时,是深入调研、倾听民声的扎实起步,是用心策划、活力开讲的生动实践。从会议室到农家院,从调研问卷到实地考察,队员们将专业所学与推普使命紧密结合,用艺术与语言的力量,为星海镇的乡音增添了更清晰的“普通话”亮色。当画笔遇见乡音,当青春拥抱热土,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