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知规守纪,共筑清廉”中国廉政人物志·近当代篇
“亲民爱民,廉洁自律”|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区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人民的好公仆”,他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从贫苦娃到县委书记,焦裕禄不忘初心、鞠躬尽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兰考除“三害”斗争中,他亲身上阵、迎难而上,立下“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书写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伟大篇章。
焦裕禄同志坚持做人民的官,做百姓的官。在兰考县委机关北面的大池塘里,他拒绝了渔场同志们10条活鱼的感谢,并教育孩子们“不能白吃渔场同志辛苦养大的鱼,不能占集体的便宜”,他的大儿子焦国庆当即就把一桶活鱼又送回了养鱼场。
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殊化,是全体党员的榜样,其伟大的思想精神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一腔热血洒高原”|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山东聊城五里墩村人,曾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是温暖高原的干部楷模。“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党员领导干部时提出,要像孔繁森学习,“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孔繁森同志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主动请缨,入藏工作,始终将吃苦、忍耐、团结、奉献铭记于心、笃之于行,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迈誓言。
1992年,在发生地震的拉萨墨竹工卡,孔繁森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从此过上了更加拮据的日子。即使自己生活再贫困,他也始终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还时常通过捐赠、接济等去帮助藏区的老人与孩子。
1994年,孔繁森因车祸去世,在整理其遗物时,人们发现了8块6毛钱,一个旧收音机和四张“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稿纸。这是他的全部遗产。
孔繁森同志两袖清风,大爱无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之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
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的干部楷模,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杨善洲同志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许下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伟大诺言,他是这样说的,亦是这样做的。
杨善洲同志始终坚守岗位,“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不取分毫。1952年,他下村参加土改工作,曾因为村民偷偷退回的两角饭钱而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赶了百里山路把钱还了回去。
杨善洲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