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首页   >   党群建设   >   正文

美术史论系党总支组织观看纪录片《这十年》

发布日期:2023-11-17     编辑:许江涵     点击数:

美术史论系党总支组织观看纪录片《这十年》

为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与希望,深刻理解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师生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进一步的武装思想、指导行动,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于10月11日组织师生党员观看《这十年》纪录片中有关文化与先进青年的章集,分别是第十集《诗画乡村的“造梦人”》,第二十六集《当国宝遇见数字化》和第三十三集《玩转“种田游戏”的新青年》。

一、

《这十年》纪录片介绍

    《这十年》是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的十年,讲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的新时代精彩故事。其中涵盖了国防、民生、教育、医疗、大国工程、乡村振兴等众多领域,讲述了50位各行各业人物的奋斗故事。通过微观的视角,宏观展现了这十年中国发展的巨变与成就,凸显了“人民美好生活”,表达无处不在的“感动瞬间。”

二、

观看学习纪录片

第十集:《诗画乡村的“造梦人”》

    该集讲述的主题是乡村振兴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主要内容展现了90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与其丈夫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回到家乡湖南永州,自费成立大远射艺术交流中心,免费为乡村的孩子提供艺术学习和娱乐空间的故事。通过本级内容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对于乡村振兴起到了促进人文素养、激发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质量的鼓舞推动作用,用艺术构建精神上和环境上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二十六集:《当国宝遇见数字化》

   本集表达的主题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将不可移动的文物复制出来,让文物走进大众的生活之中。其中云冈石窟第12窟是该团队与云冈研究院合作制作的世界上首个可移动的3D打印石窟,为将数字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提供了典范示范,让文物以更加开放的方式“走近”人民生活中成为可能,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形态。

第三十三集:《玩转“种田游戏”的新青年》

    视频展示的主题是青年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发展的故事。主要内容为新青年艾海鹏和搭档凌磊去往新疆巴州尉犁县兴平镇担任3000亩“超级棉田”项目管理者,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发了智慧农业系统,用最新的农业科技管理棉田,使得靠天吃饭的局面发生扭转,加快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驱动力,为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方案。

三、

学习感悟

学生党员赵博宇

    这十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周燕是一位90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2016年,周燕和丈夫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回到家乡湖南永州,自费成立大元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探索一套可复制的乡村文化振兴样本模式,用艺术教育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在观影结束后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当一个人的坚持与付出最终温暖了一片土地,这种直观的感受使我心中十分澎湃,同时也坚定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增强个人能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学生党员闫聪敏慧

    作为一部介绍中国近十年变迁的纪录片,《这十年》犹如一座巨大的历史桥梁,把我们带进了日新月异的岁月里,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在这十年间的巨大变化和巨大成就。

    三集纪录片中,故事中的主角都是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传承发展创新着我们的中国文化。

     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年轻人要树立在自己的领域里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的意识与目标,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联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信念在这不断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新征程里,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追求,更是必要的政治责任。我们身处的是开放奋进、个人可以充分追求理想的时代,让我们珍惜时代、把握当下、勇创未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学生党员徐微晨

    纪录片《这十年》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自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下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村庄,看到了农业与科技的结合,也看到了文物数字化的推进。这是中国人民在时代发展与变革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奋斗探索出的新发展、新道路,也展现出了我们所拥有的强大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我们从中清晰地感知到,中国在这十年间,一步步向新时代新征程迈进,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奋斗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创新、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

学生党员刘畅

    通过观看《这十年》,我获得了极大的感悟。这三集视频的主人公都是像我们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但是却在毕业后利用所学知识义无反顾地回报人民、社会。有的毕业于知名艺术院校却选择扎根农村,希望用美育来充实农村孩子的生活,点亮他们的未来。有的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复制现存的宝贵文化遗产,让这些石窟艺术能打破时间的桎梏永久保存下来,并且相信在未来,这项技术能够应用于更多种类文物的保护工作中。还有的主人公用科技种田,投入极少的劳动力就能种植上千亩棉花地,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

    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将自己所学知识回报于社会、人民,才是真正的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结合,也才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