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首页   >   发表论文   >   正文

论坛回顾|“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专题回顾

发布日期:2024-05-24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论坛回顾|“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专题回顾

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办的“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于西安美术学院主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为增强青年学子对跨学科视阈下艺术问题的最新探索,促进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角度、问题、方法:跨学科视阈下的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为主题,面向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青年学子征集论坛论文,最终从264篇来稿中邀请25位入选青年学子前来参与学术论坛,并分为六个单元进行发言讨论。


1.论坛开幕

11月30日上午9:00,论坛开幕式在西安美术学院主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武小川,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周靓,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顾萍,美术史论系教授、博导、范淑英,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周园,美术史论系主任、副教授唐中磊,美术史论系副主任、副教授李惠子,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单海兰,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晨及来自全国各大高等美术院校的青年学子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晨主持,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武小川致辞。

武小川副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西安这样的场所中,研讨文化、学术和教育的问题有一种天然的历史坐标,长安城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今年又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今天我们在此交流学术、汇通思想,就是展现丝绸之路的开放和交流,就是展现丝绸之路的这种开放交流的精神,我们在此进行观念和思想上的激荡,这种激荡对于每一个在座的各位来说,对于我们这个区域来说都是一种提升和认识非常有重要作用的事情。所以今天的这届学术论坛非常值得期待。”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晨主持开幕式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武小川致辞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2.论坛详情

11月30日上午

第一单元

主持评议:单海兰(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发言人:梁喆、张垚、沈冀星、敖立雯

1.梁喆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鲁本斯<穿朝鲜服饰的男子>新探》

分享内容:

梁喆对鲁本斯《穿朝鲜服饰的男子》中的人物进行身份探究,梳理了学术界对穿朝鲜服饰男子的研究,就其所着服饰中的头冠、褡护和贴里的“混合”特性进行讨论,认为“鲁本斯在表现这一‘亚洲式’的异域服饰之时,也可能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向世人展示他所理解的异国情调上”,画中男子为“一个身份特征模糊的‘亚洲人’”。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梁喆和张紫嫣从中国明朝服饰如何影响朝鲜服饰的样式这个问题,探讨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话题,这个关注点是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但是研究的结论,最终是落在了中国服饰对于朝鲜服饰的影响上,而不是这件作品上。其实你是从这件作品引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一个话题,而鲁本斯画了身穿戴有朝鲜服饰的人物画像,这本身就体现了多方面的文化交流。

2.张垚(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造物之境: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弥勒摆件新解》

分享内容:

张垚对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进行图像学分析和学术史的梳理,对画面中的中国弥勒佛像进行造型和材质辨析,探讨了它的来源问题,就其造型再加工和样式功能的再设计进行推测,认为这一摆件反映了荷加斯“基督新教和辉格党政治自由理念”。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张垚从一个比较小的论题着手去探究这种跨文化的文化交流,给我们构建了复杂的文化网络。他带来了非常新颖的一个推论,当然也是很冒险的,现在还不能解释荷加斯到底是把弥勒和尚当作宗教象征还是一个美术品、工艺品,一个有异域风情的工艺品。

3.沈冀星(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画家的宣言——格里特·德奥<小提琴手>新解》

分享内容:

沈冀星首先介绍了格里特·德奥,从他的作品《小提琴手》的画面构图出发,以画面空间角度、画家所戴的特别的帽子、德奥的赞助人等方面探讨了画面中的小提琴手的身份和其当时的所处空间环境,认为德奥在这幅画中完成了两种欺骗的结合。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我觉得这篇论文写的很有意思,总体来说这个选题关注点以及她的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我很喜欢,还有大量很有意思的论据,也让我在这篇论文中学到了一些西方美术史的知识。

4.敖立雯(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后殖民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生态艺术解读——以第12届柏林双年展为例》

分享内容:

敖立雯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域出发,对第十二届柏林双年展的反生态殖民化主题展区的生态作品进行分析,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与当代艺术紧密交织的现状,来阐述在这种跨学科的视域之下艺术家对生态殖民历史中的生态创伤的相互呼应,并提出以艺术修复的方式来对反作用于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的实践补充。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敖立雯提到了“后殖民生态批评与当代艺术二者实际上在当代生态艺术的创作之中、艺术实践之后,其实是缺乏前者的回应的”,但在她缺乏更多的证据去支撑。她能够去关注理论和当代艺术的实践,并且引导我们去关注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当代艺术的批判,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研究方向。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第二单元

主持评议:李惠子(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副主任、副教授)

发言人:何可奕、罗凯文、刘涛

5.何可奕(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明代文人的消暑时尚与闲居生活——以“消夏湾”系列书画创作为中心》

分享内容:

何可奕回溯了历史与文献中的消夏湾,探讨以明代文人以消夏湾为主题创作的书画做法的构景与造景中的归隐意蕴,并且结合历史上的消夏图式探讨文人的共同特征和审美追求,认为消夏湾是寄托了文人“消暑、消忧、消闲”的理想避世的生活空间。

评议人李惠子点评:

何可奕提到的历史当中的消夏湾的部分,特别是吴门画派文人圈对这个主题关注背后的原因,还可以充分展开说明再做进一步的补充,我认为可能不止书画创作。并且当时文人的圈层是不是都这样热衷,其实还可以再做深入的讨论。

6.罗凯文(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残缺、再野与行吟:何云昌的诗性游走》

分享内容:

罗凯文分别以“残缺”“再野”“行吟”三个意向,探讨了他在何云昌作品中感知到的东方意象的诗性,并对他作品中的诗性及其来源进行了总结,认为何云昌的游走“是对何为诗性的真实写照,包括对何为诗性的建构,让我们看到了所谓东方行者的美”。

评议人李惠子点评:

罗凯文的有一点我觉得可以再充分的地方,就是在运用这些概念或者理论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到原境的问题,首先需要从艺术家或者他个人相关的一手文献当中去找到他个人的理解,这个是我们在做论证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补充或者说尽可能把它要做得细腻一点的东西。

7.刘涛(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道路思维方法:论文明互鉴视域下蒋孔阳的绘画美学思想——纪念蒋孔阳百年诞辰》

分享内容:

刘涛首先对蒋孔阳的美学研究与贡献进行了总结,并且从“研究道路、思维与方法”“历史的考察与纵向比较”以及“横向比较与文明互鉴”三个层面来对蒋孔阳的绘画美学思想中文明互鉴的特点进行讨论。

评议人李惠子点评:

刘涛抓住了“文明互鉴”这一点,这点在整个发言或者整篇文章当中其实可以更为突出。另外叙事逻辑上可以再稍微调整一下,整体看来做的还是比较扎实的,也非常清楚和准确抓到了蒋孔阳他绘画美学当中比较独特之处。

评议人李惠子点评


11月30日下午

第三单元

主持评议:王江鹏(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发言人:张艺聪、郭紫嫣、杨丹、刘华赞

8.张艺聪(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从人物画家到山水画家——展子虔画史形象的接受与建构》

分享内容:

张艺聪首先指出画史记载中展子虔人物画家的身份,继而讨论了影响展子虔画师从人物画家到山水画家的身份变迁的因素,最后就展子虔在美术史书写中的画家身份是如何转变与建构的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山水画家”与“展子虔”完成了概念上的捆绑。

评议人王江鹏点评:

张艺聪同学的论述很有意义,她关于展子虔文献做了比较细致梳理,分析很有说服力。如果把归属到展子虔名下的论据加进来这篇文章就会更加丰满一些。

9.郭紫嫣(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

《弗利尔美术馆<下元水官图>的地理递藏信息——兼论画作的名问题》

分享内容:

郭紫嫣对弗利尔美术馆馆藏作品《下元水官图》的断代、作者归属以及画史对其的记载重新考证,并对题跋进行考辨、分析了其流传路径,从《下元水官图》的收藏来探讨东南地区的三官文化传播,最后对其缺失部分与定名问题做出推断。她认为《下元水官图》可能为何澄所作,并且该作中段遗失部分为水官所在的主尊位置,其定名有待商榷。

评议人王江鹏点评:

郭紫嫣的讨论非常详细,文献梳理非常仔细,研究也很有意义,我觉得图像方面你可以做更深入的讨论,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对比更加广度,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这篇文章更丰满、更扎实一点,这是我的一点小建议。

10.杨丹(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身体、空间与想象:冷枚<春闺倦读图>与清前期闺阁美人画的视觉语境》

分享内容:

杨丹从视觉性研究的角度、以观看作为视角,对冷枚《春闺倦读图》与清前期闺阁美人画的视觉语境进行再探讨。她首先探讨了这类美人画的生产和使用语境,接下来从文化史角度并联系了空间的观看语境来谈美人画的视觉特质,最后讨论了这类美人画提供的情感和心理体验。

评议人王江鹏点评:

我觉得杨丹同学的文章很有意义,这里面借鉴的方法、讨论的内容对我很有启发。她说的两性空间都是非常好的讨论角度,另外她从市场角度来讨论女性绘画在当时的流行,这一点是我觉得很受感动的一点。

11.刘华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纳新入旧——以<高欢归晋阳图><钟馗嫁妹图>为例讨论徐燕孙创作与临古之关系》

分享内容:

刘华赞首先梳理了徐燕孙的创作历史语境,提出“徐燕孙会在题跋中隐瞒自己的真实临摹对象”以及“在题跋中强调自己的创作,而隐瞒临摹的事实”的研究发现,以《高欢归晋阳图》《钟馗嫁妹图》两幅作品为例讨论徐燕孙创作与临古的关系。

评议人王江鹏点评:

刘华赞说徐燕孙创作《钟馗嫁妹图》受京剧或者戏剧影响大于受龚开绘画影响,是不错的考虑方式,但讨论还是要慎重一点。可以把其它的《钟馗嫁妹图》和他本人的作图像和文献上的参考对比得更深入一些,看它们是不是有一定临古和创作关系,并且深入讨论有没有跨媒介的意义会更有意义。

评议人王江鹏点评

第四单元

主持评议:范淑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博导)

发言人:尹潇、张博隆、黄长峰、李王蓁、张鹏

12.尹潇(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一佛五十菩萨图出现在莫高窟第332窟原因考论》

分享内容:

尹潇对莫高窟第332窟中的“一佛五十菩萨”图像进行了文献溯源,认为这一图像的流传与北周的灭佛政策密切相关,也对这一图像最早出现在北齐的说法进行考证,随之阐述了这一图像在武周时期两京地区的流行原因,在最后探讨了其在莫高窟332窟出现的原因。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尹潇的论述很周密,也很详实,主要侧重于历史文化研究。建议如果能在图像细节等方面做一些分析,尤其是将敦煌三个洞库绘制的一佛五十菩萨图做一些比较研究,包括图像细节,以及开窟者关系做一些延展讨论,会加深敦煌图像的认识。

13.张博隆(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唐代李寿墓志造型艺术研究——兼论唐代龟文化》

分享内容:

张博隆以李寿墓志为切入点,首先梳理和回顾了学界关于李寿墓志的研究,进而分为六个小部分探讨了其龟型墓志背后的龟文化所蕴含的唐代政治、文化和制度等内容,同时论了李寿龟型墓志的造型艺术。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张博隆的是对一件随葬品的研究,但视野极为宏阔。但关注点多,有些散,所以我没有看到特别核心的一个观点的表达。这篇论文其实给我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提醒,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如何取舍才能突显出核心的问题,这是我觉得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14.黄长峰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终南山曼荼罗的原型——赣州北宋慈云寺塔女相北斗图研究》

分享内容:

黄长峰以赣州北宋慈云寺出土的女相北斗图像为研究切入点考证出女相的出现时间,认为女相式北斗的出现应是对六朝以后某个特殊历史语境的因应。接着他从考古遗存和道教经典进行考证,分析了女相北斗嬗变的表现,推测北宋慈云寺的女相北斗是在北斗护摩仪式当中所使用的图像。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黄长峰让我们看到了唐宋时期宗教文化和艺术开放交流、借鉴融合、竞争发展的生动画卷。此外我觉得题目和结论似乎有些矛盾,第16页的史料文献句读点法有误,以及第21页北宋流行描绘婴孩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和佛教有关,以你的观点则应该展开论述其与道教的关联。

15.李王蓁(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大流士一世陵墓外壁浮雕探究》

分享内容:

李王蓁从大流士一世陵墓修建的历史背景梳理、陵墓外壁浮雕实地考察、浮雕图像内涵探析三个方面对大流士一世陵墓外壁浮雕进行充分的考古研究,认为大流士一世陵墓外壁上的浮雕反映了“这个帝国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我感到李王蓁是到实地进行过考察的,这类研究方法一直是西安美术学院美术考古教学中所倡导的。但她在参考资料方面明显缺乏研究综述经验,基本没有参考外国学者研究,推荐这位同学多参考他们的研究。

16.张鹏(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  

《流转的“族属”——宋元汉地摩尼教绘画人物辫发与双须形象特征探析》

分享内容:

张鹏的研究围绕宋元时期汉地摩尼教绘画人物的辫发与双须表现特征,分为相关学术史梳理、“道貌佛身:摩尼教众辫发的传统读解刍议”“远西遗形:波斯、粟特语境下的摩尼教众须发溯源”“草原语境:回鹘语境下的摩尼教众须发表现”和“二宗三际:宋元汉地摩尼教须发特征的保留与意义的重构”来展开,以探讨其来源与在宋元汉地的演绎。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张鹏的选题非常明确,用的功力很深,让我们看到了众多他思考的非常全面的,这个研究让我们改变过去研究的成规。当然我觉得张鹏的这个论文,他论述的观点还是令人信服的,可能回鹘以前的这种辫发的形成过程论述上面,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资料,包括图像资料,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评议人范淑英点评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