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首页   >   发表论文   >   正文

“解构·重塑·赋魅”青年策展人主题联展&“展览赋能:理论、方法与路径” 青年策展人论坛开幕

发布日期:2024-05-24     编辑:宗恒     点击数:

“解构·重塑·赋魅”青年策展人主题联展&“展览赋能:理论、方法与路径”

青年策展人论坛开幕


2023年11月4日,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学科建设办公室、美术史论系承办的“解构·重塑·赋魅”青年策展人主题联展于西安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汇集全国十所美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师生,力求组建高水平策展团队进行高质量的展览策划。一方面,青年策展人主题联展旨在通过十所美术学院的主题展区营造不同城市青年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对话语境,向公众展示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对于当代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审美观察与理性思考。而与联展相呼应的“展览赋能:理论、方法与路径”学术论坛中的“青年策展人”论坛板块同步展开,十所美术学院的青年策展人分别围绕各自的主题展览进行发言分享。


一. 青年策展人论坛发言

任飞潼对展览《从解码到编码:一次与趣味标准无关的艺术漫步》进行了分享。任飞潼以观众对展览中作品的困惑与不解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出了展览的中心思想,即艺术作品和展览不应以大众“看不懂”为目标,趣味的标准也不应该被定义,应当是可供选择的。任飞潼认为:“展览的并不是死的事物,而是鲜活的事物,被观看和参与其中都是不同的解读过程……艺术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吴祺芃对展览《浪与武汉》展开了叙述。他谈道:“由于我自己兴趣爱好广泛,可以使我从多重身份思考艺术、展览与公众间的关系。我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视角完成一个武汉人对东湖印象与城市记忆的表达。”

田苗分享主题为《熵减——东北当代青年艺术展》。对“熵值”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将这一数学物理的概念引入艺术生产领域中。她认为,“熵增”代表混乱,而“熵减”代表规则和秩序,从“熵增”到“熵减”意味着从杂芜到清晰,从混乱到有序。以“熵减”为主题是对“东北的艺术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增熵的趋势”问题的回应。

高雨萌的分享主题为《未来能见度:艺术与科技的双重透镜》。分别对六位参展艺术家进行了介绍。展览通过绘画、影像、雕塑、装置、信息设计与生态艺术等不同媒介,展现出对当下即时性问题的关注,以及在科技发展和生态变化的危机性之下的未来构想。参展艺术家们将艺术与科技作为一组互补的认知透镜,将艺术构建成为一种解读当下、认知未来的独特语言。

姜宇骁、伍家捷对《沉默的广延与00后美术》进行了阐释。“广延”源自康德对物质空间属性的陈述,在汉语中更是代表了一种向外蔓延的动势;“沉默”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严肃而冷峻的姿态。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雕塑、实验艺术、工艺美术等领域的10位同学,他们通过变形的雕塑、超现实的油画、荒诞的影像,对自我与本我、个体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等立场进行思索,去记录对自在性边界的理解。

刘娜娜和张小玉的发言题目为《策展人的角色定位》,这与天津美术学院的展览“迷津指南”形成照应。刘娜娜首先对“迷津指南”的多层含义进行解释:一方面,指通过策展实践与理论学习,不断地在迷津的道路上探寻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位置;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展现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生态和在天津求学道路的方向。并具体从活动策划、信息发散、艺术教育、跨域合作、社会参与、开拓发展、国际化事业七个方面展开讨论。张小玉对展览《迷津指南》中的具体艺术作品作了阐释解读,并提出策展人作为艺术发生的观察者、研究者和开拓者的定位。

张仕骏以《场中戏:展览生产中的角力》为题进行分享。他围绕“场域”概念进行了阐述,希望将植物置入展厅中能够营造视觉上的松弛,使之成为可以游戏的空间。他强调:“但这只是我们在措辞语义上采取的一种策略,‘场中戏’旨在揭示的是展场背后隐藏的一套‘游戏规则’,即策展人作为‘加冕者’享受了展览所带来的一切殊荣,一些促使展览生成的角色与力量由于被‘规则’遮蔽而往往被观众所忽视。展览的呈现不过只是‘场’中各方力量协商的结果,这种含有不同力量的冲突与角力构成了我们所想要揭示的‘戏场’逻辑”。

高晓雅和吴佩瑶以《视点——近距离观测中的近与轻》为题进行分享,以问题意识、历史脉络和发言位置为关键词分享了策展的思考和收获,围绕“为什么做艺术家个人展”“为什么选择章献”“为什么做展览画册”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此展览作为一个充斥着符号的研究型个展,表现了当下社会与历史的对话与呼应。

于天一、罗婉庭对展览《交响乐》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此展览是音乐和绘画的多角度融合,是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跨域合作,是对创作媒介和空间互动的全新探索。该展览以声音为媒介链接观众和作品的互动以及虚拟和现实的展厅空间,展出实验先锋音乐、人工智能交互体验影像和声音艺术装置。此外,策展人还特别指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线上虚拟展厅建设情况,提出了共建、共享艺术资源的目标与期待。


评议及总结

杨超馆长对所有参与策划展览的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表达了极高的赞扬与肯定。并强调:“我们每一次做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时,都会异常兴奋,因为青年策展人和艺术家带给我们的那种热情,多元化的创新,为美术馆带来不一样的气息。”同时,杨超馆长也希望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能够积极勇于探索,从细微处考察艺术与生活,人与社会的关联,积极发问,保持鲜活的思想创造力。

周园认为:“当今的美术馆生态更为贴近艺术家和策展人观念的实验场,展览的目的即要把最先锋的视觉体验带到美术馆中,并易于使观众理解艺术家的思考与观察。”并对十所院校的青年策展人与艺术家未来的策展实践与艺术创作寄予期望。

刘潇表示:“每一个策展人要穿越具体的创造者的生命和他们具体的经验来表达思想,每一次策展其实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一次共同的创作工作,并非完全的服务关系或是辅助关系,而是同行者和共创者的关系。”同时,刘潇也对于十所院校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艺术特色表示赞许和欣慰。

最后,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周园宣布“解构·重塑·赋魅”青年策展人主题联展开幕。


二、展览现场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22.23层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37864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050109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