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专题回顾(二)
第四单元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西部美术教育
15:45—17:00
主持/评议:庄会秀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言人:程茜、陈艺玮、黄靖涵、王博扬、王越
14程茜、陈艺玮
(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乡村振兴视域下西部艺术院校的乡村艺术实践与责任担当——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例》
分享内容:程茜以“关中忙罢”艺术节为例,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与西部艺术院校的责任担当、西美参与西部乡村建设的共生关系,认为西美在参与和打造“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美丽共创、文化共兴、艺术共建”的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艺术乡建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15黄靖涵(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
分享题目:《赵望云与西部美术教育: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的历史传承》
分享内容:黄靖涵回顾了赵望云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着重分析了赵望云的美术教育理念和培养观念,进一步分析赵望云的西部美术教育实践,并且以赵望云的三位学生为例分析对赵望云美术教育的传承和实践路径进行剖析,以赵望云的艺术理念和方法为基础,探讨了赵望云在西部美术教育领域的贡献及其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的历史传承。
16王博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西美学子的“西部选题”——从学科建设项目到学位论文写作》
分享内容:王博扬探讨了何为“西部选题”,并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个人案例分析了他在西安美院参与的学科建设项目“艺术史剧场”和“《三秦百工》调研”,结合自己在西美的两篇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提出“把附近、自我作为研究对象用生态性的视角重新认识周边和安顿自身,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社会的差异性”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17王越(新疆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革命文化融入新疆美术教育的历史考察(1949——1966年)》
分享内容:王越通过对1949年至1966年期间革命文化融入新疆高等美术教育的历史考察,阐述了革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接着聚焦新疆地区,分析了革命文化如何通过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方式逐步融入美术教育,并推动了新疆高等美术教育内容的政治化和社会化。他认为,革命文化的融入使得新疆美术教育不仅承担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更成为了民族团结、政治意识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凸显了革命文化对新疆高等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其在塑造区域教育文化特征中的关键作用。
评议人庄会秀副教授点评:
四位发言者中有三位用自身来证明了我们西部美术教育的成果和自信。第一位发言者程茜在参与到活动中意识到社会责任的担当,陈述的时候就非常的自信。第三位发言者王博扬以西安美院的教学作为案例来写作,这让我们也对教学有了更多的自信。最后一位发言者王越就体现出了我们西部美术教育的另外一个方向了,他在回到他的家乡新疆后对当地的美术教育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更让我感动的是,一直在首都的青年学者黄靖涵能够关注我们西部美术的教育,而且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以这是一场很让我触动的讨论。我也说一下我就这四位同学发言后个人的感受,我认为我们西部美术教育确实是有成果的,也培养了很多的美术人才,但在资源开放性和电子化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希望能将我们西部的资源尽快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
评议人为发言嘉宾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评议人庄会秀点评
11月29日 上午
第五单元 西部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
9:00—10:15
主持/评议:单海兰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言人:郭永强、李画、黄子仪、刘科瑶、赵雨禾
18郭永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陈伯希版画创作》
分享内容:郭永强以陈伯希版画为切入点,探索其版画作品在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不同。解放战争时期,陈伯希深受延安鲁艺时期影响,又受军旅生涯影响,版画创作战争题材为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伯希受甘肃当地政策影响,以军民生活和社会建设题材为主。他以社会生活为蓝本,再现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与变化。陈伯希通过版画作品宣传西北地区的变化,鼓舞了人民群众对西北地区建设的热情。
19李画、黄子仪(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延安鲁艺木刻中的图像隐喻与时代意义⸺以古元两幅<离婚诉>为基点》
分享内容:李画从手指指向的隐喻、政治权力空间的生成、平等与和睦的理想、民族化的转向以及人民的艺术等多个方面论证古元以强烈的视觉隐喻揭示了当时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反映出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判断和人文关怀,起到了动员和启蒙群众积极参与革命、奔赴美好生活和构建新中国形象的关键作用。
20刘科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艺术变革与媒介融创⸺程十发1957年云南旅行写生探究》
分享内容:刘科瑶结合程十发1957年云南旅行写生的动因与始末,以及程十发的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密切关联与互动,阐明此次旅行写生不仅成为程十发艺术创作转向与变革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成就了“程家样”风格的生成,更形成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视觉再现,并由此分析民族与文化之间的时代想象。
21赵雨禾(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郭有守20世纪40年代在蓉艺术交游研究⸺以<弘艺集>为中心》
分享内容:赵雨禾首先对郭有守的生平及残存的《弘艺集》进行了梳理与考察,分析了《弘艺集》的成书时间及目的,进而将《弘艺集》的内容作为“线索”,考定郭有守在成都的艺术交游活动与艺术意趣,探究作为行政官员、地下党、艺术爱好者多重身份的郭有守如何影响成都,乃至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
评议人单海兰副教授点评:
四位同学的论文非常契合我们的主题,都对西部的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进行探讨。郭永强细致梳理了版画家陈伯希的创作历程,很有意义,PPT呈现的内容比论文更加丰富,增加画家各创作时期的时域背景。但论述中缺少了陈伯希版画创作中地域文化的呈现,后续可以进续深入挖掘。李画从古元的两幅《离婚诉》为出发点探讨延安鲁艺木刻中的图像隐喻与时代意义,谈到手指指向与女性话语权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摘要与结论中未提及关于《离婚诉》的内容,需要完善。刘科瑶从程十发云南旅行写生出发分析其艺术语言的新探索,选题很值得探讨。但文章中还有分析不足之处,例如他不再拘泥于画面的解剖构图的原因,写生带给他的这种艺术创作变革可以再深入分析。赵雨禾讨论的是郭有守这样一位结识了很多大画家的政府官员、艺术品收藏者,考述得非常详细,对艺术交游这样一个话题的进行研究也很有意义,但文章中缺少他本人的艺术评论方面的内容,可以再深入挖掘。
评议人为发言嘉宾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评议人单海兰点评
10:30—11:30
主持/评议:张晨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发言人:郭函毓、潘乐洋、杨小童
22郭函毓(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从记忆之场到图景奇观⸺宗其香的地方经验与“夜景画”创作研究》
分享内容:郭函毓从宗其香的“自我”视角出发,对其地方经验进行重新发掘,聚焦于宗氏夜景画创作的两个特色阶段,对中西绘画的语素何以相融,现实主义思想与忧国情感何以呈现进行分析,希冀以“夜景画”为媒介,重新探寻“忧患情”与“地方景”之间复杂交织的图景叙事。
23潘乐洋(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纪念碑”:沈逸千西北建筑写生中的国族观》
分享内容:潘乐洋以沈逸千1936年写生作品中的建筑符号切入,分析沈逸千对西北特色建筑“纪念碑性” 的挖掘与表现,探索“记者”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下的沈逸千如何通过建筑物符号实现爱国宣传目的。沈逸千的写生记录不仅突出了建筑本身承载着的厚重历史,还将其与近代中国抗击外患的历史联系起来。沈逸千西北写生作品将民众历史记忆与现实惨状的强烈对比暴露出来,巨大的反差唤醒了民众的反抗意识。打开观众对于西北同步的正确认知路径,消解了国人对于未知疆域的迷茫。
24杨小童(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享题目:《土地与意志:“美术西行”运动中的风景画研究(1940-1949)》
分享内容:杨小童从“美术西行”运动中风景画的表现视角、建构的源动力及其生成的时代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美术西行”这场中国美术界在抗战救亡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之双重语境下,掀起的宏伟而广泛的 “深入民间,面向生活”的写生运动。
评议人张晨副教授点评:
本组的三位同学都关注到一定时期内艺术家西行的现象,以及在西行写生中的风景画创作。郭函毓从宗其香的地方经验与夜景画为切入点进行了个案分析,并介入人文地理学与艺术地理学的方法,视野宏阔,对宗氏创作行动轨迹梳理直观清晰。但论述中缺少艺术家本人的观点,这是艺术家风格转变的最有力佐证,可以考虑适当加入该部分的内容。潘乐洋从国族观的视角分析沈逸千对西北特色建筑“纪念碑性”的挖掘与表现,并延伸到其爱国宣传的目的,阐述细致,表述得当。但论述中缺失关于“纪念碑性”这一概念的解读,以及列举作品与探讨的观点联系显得不够密切。杨小童选取美术西行运动这一现象,通过对一个艺术家群体的探讨。在对群体研究的过程中,艺术家的选择应当更加谨慎,艺术家个体西行的关注点、路线、出发点都不同,因此在选择时应谈及选择原因,找到群体共同点,自圆其说,形成逻辑闭环。
评议人为发言嘉宾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评议人张晨点评
闭幕总结致辞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唐中磊因故无法参加闭幕式,改由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晨代作会议总结致辞,她首先指出此次论坛宗旨与选题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的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不论是西部的传统文化资源,还是西部的自然地域特征,都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各位青年学者视野宏阔、话题多元,充分呼应了本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学术风采。接着,张晨副教授再次对前来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各位青年学子和评议专家以及论坛工作人员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最后,张晨副教授宣布本届研究生学术月学术论坛拉下帷幕,希望与会的各位青年学者继续关注西安美术学院官方下一届学术论坛的信息,并希望大家能够再次参与。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张晨作会议总结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