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论 ||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屈健携美术史论系一行赴深圳、杭州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我系就业育人水平和质量,美术史论系进一步开拓渠道、引入资源,积极与优质社会单位联系,于5月26日—30日奔赴深圳、杭州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本次访企拓岗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屈健带队,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周园、系主任唐中磊、艺术管理教研室教师杨西、毕业生辅导员王睿青随行。
第一站: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是经深圳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05年4月,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共同发起组建成立的专业会展公司。文博会公司在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负责承办每年一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5月27日上午,走访人员前往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与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访企拓岗交流。公司副总经理董钢、总经理助理兼艺术品运营中心总监戴岱出席签约仪式,美术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周园主持签约仪式。
周书记在签约致辞中提出,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展示交易、分享交流。本次博览交易会恰是为此而生的广阔平台,各类各地的艺术成果在这里汇聚展示,文化交流在这里生发深入。我们从西安奔赴深圳发起访企拓岗行动,其主旨也在于开拓渠道、搭建平台,与优质的行业单位建立联系与合作,为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引入社会资源,使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面向社会需要和群众生活,接受市场的引导和检验。希望本次合作协议的签订,能够成为双方发展建设的共同新起点,为未来注入更多可能。
随后,签约正式进行,史论系主任、副书记唐中磊与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屈健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授予“西安美术学院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牌匾,为双方后续的合作正式奠定制度保障和平台基础。
签约结束后,走访人员参观了现场博览会,学习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成果,并见证了西美和陕西的文化传播与输出。
第二站:关山月美术馆
关山月美术馆是以我国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先生名字命名的政府全额拨款的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以收藏和研究关山月及其所处的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为特色,具备国家美术馆的各项功能;1995年元月奠基,1997年6月25日香港回归前夕落成开馆。
5月27日下午,走访人员来到关山月美术馆。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助理馆长陈麒仲、展览教育部主任程平、办公室主任周怡,数字部负责人肖竹青、典藏部负责人彭宝玉,副研究员丁澜翔一行热情接待走访人员,双方就关山月美术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的渊源,以及关山月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亲切交流。
随后,双方围绕合作共建开展座谈。屈院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文化传承,指出西美汇聚了周秦汉唐历史底蕴和延安革命文化,传承着历史文脉和红色基因,且依托长安画派塑造了自身艺术特色,近年来更是参与了航空航天、中亚峰会等“国之大者”。西美始终秉承着“无界”“开放”的理念,从教育教学到毕业展览,以融通边界、扩大开放、面向大众为导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希望与关山月美术馆的合作,能够为双方带来更加宽广开阔的视野和平台,在文化艺术产业的人才培育和传承发展上携手共进。
唐主任介绍了史论系的专业设置与特色、毕业生规模与情况,指出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希望联合更多社会艺术机构,构建多元协同的教育体系,在展览实践、学术活动、实习就业等方面探索合作路径,让在校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艺术活动中。
周书记介绍了史论系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策展实践项目,指出史论系有不少南方生源的学生,毕业生也有意愿面向南方的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就业,希望双方能够结合各自的业务招聘需求和教学就业需求,围绕美术馆的公教、研究、策展等领域开展教学合作和毕业生推荐。
陈馆长介绍了关山月美术馆的艺术理念与风格,以及西美艺术家与美术馆合作办展的情况,指出西美拥有雄厚的艺术底蕴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希望双方能够建立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期联络、互通有无,交流彼此的信息和动向,长期动态地挖掘丰富合作空间,打破口头上形式上的“合作”,使合作共建切实落地生效,为彼此带来增益。
座谈结束后,走访人员参观了馆内的关山月专题展览,从气象万千的作品中感悟关山月先生的艺术境界,学习关山月美术馆的艺术传承。
第三站:何香凝美术馆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现为中央统战部直属副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美术馆以“特色立馆、学术先行”为办馆宗旨,现收藏有何香凝书画作品1500余件,成为海内外何香凝艺术研究和展示的中心。
5月28日上午,走访人员去往何香凝美术馆。美术馆馆长蔡显良、办公室主任林帆、展览公教部副主任骆思颖、典藏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房桦、典藏研究部典藏管理员周锦嫦、 展览公教部策展专员陈卓尔、办公室文秘王茂琦一行,接待陪同走访人员参观馆内展览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座谈环节中,蔡馆长介绍了美术馆的开办历史、办馆理念、艺术影响,以及以何香凝为核心的五大业务板块;屈院介绍了史论系的发展历程、学科方向和专业建设情况。双方从彼此的业务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重点就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探讨交流:一是依托西美的艺术传承与资源,配合美术馆的专业平台,围绕长安画派和西美的名师名家,策划举办专题展览,为美术馆打造高端艺术品牌的同时,助力学院“五名”战略的实施。二是引入史论系的艺术管理、展览策划人才和理论研究力量,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打造发展研究型展览,深化丰富展览的人文内涵和研究价值。三是借助美术馆的平台资源和专业力量,以工作坊、项目执行、专业讲座等方式,丰富应用教学、落地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跳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感受艺术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四站:深圳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始建于1976年,是深圳最早的艺术品展览机构,于1987年正式更名为深圳美术馆。内设四部一室,现有典藏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共计4608件。利用美术馆自身拥有的藏品、展览和学术等资源,进行艺术沙龙、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公共教育活动。
5月28日下午,走访人员来到深圳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部主任、一级美术师游江的带领下参观馆内展览。观展过程中,游江介绍了深圳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和运营思路,对在展展览的策划过程、艺术呈现、作品意涵进行了详细解说。
双方就美术馆运营、文化产业发展和策展人才培养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美术馆作为促进社会美育和公众审美的文化艺术机构,是链接艺术与大众的重要中介,对增进人民福祉和文化自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建设应得到社会重视与支持。美术馆对史论学子而言,亦是对口适配、能够发挥专业价值的就业去向。史论学生在文化产业、艺术理论、美术史学等方面的理论储备与实践能力,正是美术馆的管理运营和项目实施所需要的,而美术馆也愿意为每一位热爱文化艺术事业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持续成长的平台。馆校达成合作,必将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第五站: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87年的美术史论系,下设美术史论系、视觉文化系、艺术策划和行政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学院始终强调艺术史论作为整个人文学科支柱的学术理念,以“艺术智性与新人文教育”为中心,以经典作品和经典文献为治学门径,培养具有“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学术品质的优秀人才。
5月29日上午,走访人员前往艺术人文学院进行走访,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中国美术学院校史馆和艺术人文学院图书馆,学习感受了中国美术学院及艺术人文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办学条件。
参观过后,双方开展座谈交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曹晓阳,艺术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江河,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办副主任、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谭玮,艺术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范白丁,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董捷,艺术人文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张乔,艺术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胥瑾出席座谈会。
双方首先就艺术学学科建设进行交流。曹晓阳副院长提出,在艺术学学科设置调整的新背景下,艺术学理论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这对相关院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理论作为基础性、指导性的研究,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广泛而巨大。各艺术院校应加强对艺术学理论的重视,保持人文理论研究的纯粹性,并加强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支撑艺术学科的体系建设。
屈健副院长表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前列的艺术高校,有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一是参观校史馆,感受到国美对校史的重视珍藏和良好呈现。美术类院校的校史,亦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部分,应被小心珍藏、仔细梳理、有效呈现,成为延续学校文脉、研究艺术历史、开展爱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二是参观首届中国数字大展,感受到国美的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在历史潮头和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引领美育发展。当今艺术教育正面临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如何将艺术产业融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三是参观艺术人文学院,感受到国美对学术研究的尊重,对理论研究的气度和包容。人文研究需要一方净土方能得到施展。
随后,双方就艺术学理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展开交流。范白丁副院长和唐中磊主任分别介绍了艺术人文学院和美术史论系的办学情况,其他老师就教师课时量、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毕业展设计等具体问题进行交流。
第六站: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社会美育学院。这是全国唯一的以“社会美育”命名的学院。其成立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个飞跃,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生活教育、初始教育与继续教育等衔接得以更好地实现,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5月29日下午,走访人员来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开展交流走访。美育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竺照轩、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丁红旗、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张赤、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楠、综合办公室主任曾洁一行热情接待走访人员,双方就艺术院校的社会美育展开座谈交流。
竺照轩院长详细介绍了社会美育学院的办学经验,包括学院的办学重点、教育平台、教学体系、培训项目、师资队伍等。竺院长指出,社会美育应面向各个层级的社会大众,重“育”甚于“术”,依托专业优势开发适合大众的艺术体验课程,让学员在艺术的学习熏陶中提升身心健康和人文修养,兼顾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美育应成为艺术类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为学校扩充办学资源、引入社会项目的先锋部队,为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走访人员对竺院长的经验分享表示感谢和认同,双方一致认为后续可在合办研学项目、出版专业教材、进行社会美育科研等领域开展实际合作。
第七站:绿山一号儿童设计中心
绿山一号是由来自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球顶尖艺术院校的师资组建的教学团队,以“让中国的孩子更有竞争力”为口号,以“教育不是把容器装满,而是把火炬点燃”为核心理念,开创了专门针对中国儿童的设计思维课程体系。通过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驱动项目制教学法,培养孩子的立体设计思维,全面提升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致力于让孩子拥有不同的打开世界、链接世界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结束国美的行程后,走访人员于5月29日下午来到由我校优秀毕业生梁芳蕾创办的校友企业——绿山一号儿童设计中心进行走访。梁芳蕾带领走访人员参观设计中心,为走访人员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教育理念、办学历程和精品课程。
随后,双方开展座谈交流。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梁芳蕾表示,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是学校的教育给了她创业的专业资本。尤其是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方法论,让自己受益颇深,有了基本的认知策略和思考路径。围绕合作共建,梁芳蕾表示非常愿意回馈母校,将优质的实习机会、国际师资、项目经验引入史论系和学校,助力系里和学院的发展建设。
座谈结束后,史论系党总支书记周园为梁芳蕾授予“校友企业合作单位”的称号,期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学校和校友能够彼此哺育、相互回馈、携手共进。
第八站: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
自然造物(made in natural),中国首家以农人手艺人为核心聚合的分享平台,以自然·人文·手艺三大核心元素,聚合记录有意思的农人手艺人,通过一人一事一物方式互联互通,把中国各地区的原生态农产品、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进行再现、再造,再生。通过互联网线上分享、线下体验结合和互动,通过定制化将更多利益反馈给农人和手艺人,让民艺价值得到体现,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5月30日上午,走访人员去往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公司设计总监王猛涛接待走访人员,双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展开座谈讨论。唐中磊主任介绍了史论系非遗研究的渊源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基本情况,指出作为新增专业,非遗保护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还需探索建设,亟需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寻求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够与行业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链接,帮助学生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构建专业认知,发掘专业热情和兴趣方向。
王猛涛总监介绍了自然造物的运营理念和产业模式,指出学生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于缺乏对生活的探索和思考。设计来源于生活,来自生活中的审美积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想象,没有生活就没有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多加游历、开阔人生,发展基于美化生活的专业目标和能力。非遗传承和民间工艺同样需要走进大众的生活,不能成为被挂在墙上束之高阁的陈设摆件,而要年轻化、开放化、世俗化,与大众发生审美和实用的联系,才能产出打动人的民艺作品,实现非遗的保护传承。
周园书记对王总的观点表示认同,提出应当兼顾学校专业教育和企业市场教育,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加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行业职场人的转换,培养积累自身核心竞争力。
围绕后续合作,走访人员诚邀自然造物来到西美史论系,为学生开展就业教育讲座,并就非遗保护研究、民艺材料研究,非遗基地建设等开展合作。
座谈结束后,走访人员对西美毕业生菜菜进行回访,并在其陪同下参观了自然造物的民艺展陈空间,进一步感受了解其企业文化。
结语
本次访企拓岗行动开展得扎实、丰富、有效,为优化我系育人模式、提升我系办学质量、促进我系就业创业充分开拓了渠道和平台。